2014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博物館藏品架起溝通的橋梁。這一主題號召博物館致力於創新吸引觀眾的形式和手段,以拉近觀眾與博物館的距離,提升博物館服務社會的能力。中國國家博物館緊緊圍繞這一主題,週密部署,精心安排,推出了多項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主題宣傳活動。
《國脈》50分鐘國際版首映
5月14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中央電視臺聯袂推出的以“國脈”為主題的高品質作品之一《國脈》50分鐘國際版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首映式,並於5月18日在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21:00播出。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中國中央電視臺在各自領域始終發揮著引領和示範作用,雙方一直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播工作,此次聯手也開創了中國文博行業與傳媒行業以紀錄片為載體的全新合作模式,同時也通過觀眾所喜愛的多媒體手段讓古老而精美的文物重放異彩,向世人展示了中華文明特有的魅力,提升了中國文化的軟實力。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現代經典美術作品展》經過調整後重新開放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現代經典美術作品展》于2011年為紀念建黨90週年推出,2013年12月因籌辦《巨人毛澤東——毛澤東書法與當代名家雕塑繪畫展》而暫停開放。2014年4月29日,經調整後的《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現代經典美術作品展》恢復向公眾開放。
目前展出作品包括47幅油畫、12幅國畫和15件雕塑,如:羅工柳的《地道戰》、胡一川的《開鐐》、李宗津的《強奪瀘定橋》、董希文的《開國大典》、周令釗的《五四運動》、艾中信的《東渡黃河》、侯一民的《劉少奇和安源礦工》、全山石的《英勇不屈》、靳尚誼的《毛澤東在十二月會議上》、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壯士》、林崗的《井岡山會師》、葉淺予的《北平解放》、楊之光的《毛澤東在農講所》、潘鶴的《翻身農民》和吳為山的《魯迅》等。其中大部分作品來自我館自1951年以來組織的四次大規模的革命歷史題材美術創作。此次復展,新增了石魯的《轉戰陜北》、黃胄的《豐樂圖》、李自健的《南京大屠殺》、陳承齊的《進京趕考》。這些作品不僅在新中國美術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而且為觀眾呈現了一部生動的中國現代史。
啟動“國博展廳專家講解”公益活動
5月18日,中國國家博物館啟動“國博展廳專家講解”公益活動,倡議館內副研究員及以上職稱的專家學者走進展廳、走近觀眾,開展公益講解活動。此舉旨在充分發揮中國國家博物館現有人才、館藏和平臺優勢,鞏固和加強與社會公眾之間的溝通橋梁,全面展示專家學者的形象和水準。
18個陳列展覽向公眾開放
中國國家博物館現有包括《復興之路》和《古代中國》兩個基本陳列在內的18個陳列展覽為觀眾開放,除了“名館•名家•名作——紀念中法建交50週年特展”和“羅馬與巴洛克藝術”屬收費展覽外,其他均為免費開放。
多種宣傳形式營造氛圍
“5•18”國際博物館日當天,中國國家博物館通過印製國際博物館日主題和宣傳口號的海報、免費發放宣傳手冊、開通“5•18”專題網頁的形式營造節日氛圍;同時,中國國家博物館西班牙語、俄語網站也將於5月18日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