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盧徵遠作品展現場
2014年5月2日下午,推開鳳凰藝都798藝術空間的大門,給人感覺與以往並不太一樣,沒有看到精美的油畫,反而是黑暗的氣氛,等右轉進入展廳才得以窺見展覽的面貌,乾冰的味道有一點嗆鼻,煙霧中閃爍的霓虹燈,地面隨意擺放的水泥管……一下把人帶到城鄉結合部的情景中,這是798鳳凰藝都空間的一次全新嘗試,這個展覽的創造者是青年學院藝術家盧徵遠。
展覽題為“遇見”,策展人李峰認為在展覽中觀眾與作品遇見,觀眾與觀眾遇見,他與藝術家遇見,由多種感官元素組成的環境産生了極多的可能性。正如盧徵遠近年的藝術創作,主動的模糊藝術的界限,他有著極好的學院傳統基礎,卻正努力地探索著未知的可能,雄心勃勃推進著藝術的邊界。
“遇見”盧徵遠作品展現場
主展廳中所有的物件,盧徵遠開玩笑説是“順”來的,都是被人們所拋棄的廢棄物,水泥管、舊燈管、廢鋼筋等。在問到這些東西是從哪尋獲的時候,他説在尋找這些東西的時候,突然發現只有在城鄉交界的地方才會有這些建築垃圾,它們的所在正是城市邊緣擴張的界線。無意間,他尋找到了城市正在不斷向外延伸的邊界。
從主展廳的最裏面的角落掀開布簾,進入側展廳。與之前昏暗繚繞的景象不同,這裡呈現出另一番景象。粘著瀝青的盆栽植物與撒著墨點的油畫布擺在一起,似乎有聯繫,但卻説不清二者的關係。藝術家盧徵遠向我們道出其中“玄機”,油畫布上的“墨點”正是他用盆栽植物蘸了瀝青在上面留下的,而經過“塗抹”的油畫布與盆栽植物都成為作品,至於兩者之間的關係,則每個觀眾都有自己的一種解讀。他在這一系列作品中想呈現的正是這一種想説卻説不清楚的一種感受。
“遇見”盧徵遠作品展現場
從學院派雕塑、極寫實的繪畫,到錄影、行為、觀念,盧徵遠隨心所欲地嘗試多種手法。盧徵遠享受著這種活躍而跳躍的工作節奏,製造出難以按照常態來迅速歸類和分析的作品與個人狀態。從作品的主題,空間的處理,現場的控制……盧徵遠一直試圖顛覆先前的自己。
鳳凰藝都藝術總監孫彤、鳳凰藝都總經理楊勇、摩帝富副總裁兼亞洲區總經理黃文睿、藝術家盧徵遠、批評家鮑棟、鳳凰藝都常務副總經理趙慶東
年輕意味極多的可能性,極大的不確定,極高的犯錯誤幾率和令人暗羨的修正空間。但對盧徵遠來説,一切都顯得沉重了,“輕鬆”、“好玩兒”才是他真正想追求的境界。藝術家盧徵遠表示:“展覽不應該是一個死的、靜態的,而是一個動態的,無論是從展覽的策劃,還是到現在的觀看,應該放到一個動態中去審視它,才能生效”。就像策展人李峰説的:“這個展覽有很多是藝術家的想法,我只是提出反問和營造一種氣場。不確定性是盧徵遠所要的一種狀態,跟當代藝術這種不立法,沒有確定的規則和技術有關係,也許他在有意無意踐行著當代藝術“否定性”的特質。”
盧徵遠與其老師隋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