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新聞

"巴黎與上海之間"現當代藝術展開幕以來吸引數十萬觀眾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1-14 13:31:22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展覽現場

自2013年10月1日《巴黎與上海之間:中國現當代藝術展》開展至今,該展覽已經吸引了數十萬藝術愛好者前往上海中華藝術宮41米層參觀並探尋這段中法兩國現代藝術交流史上令人感嘆的精彩篇章。本次展覽由中華藝術宮學術部盧緩擔任策展人,傑奎琳文化藝術機構藝術總監菲利普·傑奎琳擔任學術支援,上海中華藝術宮主辦,上海中國畫院,傑奎琳文化藝術,昊美術館支援。

在法國誰還記得畫家安德烈·克羅多? 然而,這位“不為人知”的畫家在中國是赫赫有名的。祖籍第戎,這位無政府主義畫家曾被他的朋友,中國現代藝術奠基人之一林風眠,邀請到北京和杭州的美術學院任教。“巴黎—上海”展覽便為這一中法藝術交流史其中之一卷拉開了帷幕。

展覽現場

在曾經的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朱紅色新建築中華藝術宮的41米高度之上,50余幅法國作品,與同樣數量的中國作品一併展出。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家與法國的干系自2011年底于賽努奇博物館的那次主題展覽之後明朗了許多,而此次上海組織策劃的這一展覽則是著重于梳理法國對於二十世紀中國藝術産生奠基性影響的各種元素。

法國學院派藝術——中國現代藝術家第一靈感源泉

展覽作品于四個展廳中陳列開來,我們從中可以看到1949年之前中國現代派畫家主要的靈感源泉。首先我們能注意到的是法國學院派藝術以及那些曾于巴黎高等美院工作室任教的知名大師。弗朗索瓦弗拉孟,費爾南德柯羅蒙,阿爾伯特貝納爾,帕斯卡達仰布弗萊。這種以十九世紀自然寫實主義為特點的繪畫派系曾經被作為一戰後赴法研修美術的中國畫家所首選的技術與美學典範。

展覽現場

從上海到巴黎

當時在我們兩個共和國之間的確存在著一種對話。自1919年始,一艘艘海運信使油輪將數以千計的或擁有獎學金資助或加入勤工儉學運動的中國學生,從上海載至馬賽。其中就有像林風眠,徐悲鴻,潘玉良等諸多藝術家,並且也包括有像鄧小平和周恩來等未來新中國之領袖人物。

這是一個艱難的時期,一種波希米亞式的流浪生活等待著這些在拉丁區那些閣樓上忍受著寒冷與饑餓之煎熬的中國年輕藝術學子們。他們的每一天都是在波拿巴大街、各大美術館和書店、以及蒙帕納斯自由畫院之間度過的。

展覽現場

巴黎的自由畫院——中國現代藝術家第二靈感源泉

也就是在這個與高等美院玻璃庭堂的古代雕塑有著相對距離的街區,我們找到了這批中國現代派藝術家們的第二種靈感源泉之所在。自1920年始,他們就爭先恐後的涌向格朗旭米埃畫院及其他一些自由畫院。 在那裏他們很廉價地就得到了端坐于職業模特之前作描練習並被享有聲望的大師點評作品的機會。 龐熏琴在他的回憶錄中就提到了在蒙帕納斯自由畫院的一段與其他中國同胞類似的經歷,這其中不乏被美院錄取的中國藝術家。與巴黎畫派的其他外國藝術家一樣,龐熏琴又或是他的朋友常玉也曾經在諸多小酒館的吧臺前為了幾塊法郎賣過為路人畫的速寫和肖像畫。

這個在巴黎學院派與前衛藝術之間輾轉的中國藝術家群體,在1945年後由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接過了接力棒。我們也因此就看到像奧東弗裏茨、讓·杜拜、安德烈·洛特、以及被吳冠中視為第二位父親的讓·蘇弗爾皮等法國大師的名字。

展覽現場

法國老師與中國學生

在上海看到這種組合之後就尤為感人。老師們與學生們的作品在寂靜之中默默對話。這邊有洛特的 “密爾芒德的屋頂”,那邊則見吳冠中“青島”和那片紅屋頂,又如我們能看到趙無極在一幅風景畫中對於土地的描繪與奧東弗裏茨的同類風景畫所作出的同樣的色彩運用。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巴黎與上海之間:中國現當代藝術展

展出時間:2013年10月1日至2014年5月30日

展出地點:中華藝術宮41米層7、8、9、10展廳

策展人:盧緩

學術支援:Philippe CINQUINI

主辦單位:中華藝術宮

協辦單位:上海中國畫院,上海油畫雕塑院,劉海粟美術館,上海市美術家協會

支援單位:傑奎琳文化藝術,昊美術館

傑奎琳文化藝術機構藝術總監Philippe CINQUINI先生接受BBC電視臺採訪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