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新聞

盧甫聖藝術展“知一知二之間”:一種更加偏重知性的藝術選擇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2-16 02:13:34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藝術家盧甫聖

時至今日,一種更加偏重知性的藝術選擇漸漸崛起,它往往將具象與抽象、本體與跨界、存在與虛擬、哲思與觀能糅合起來,從中西古今相交錯的時代語境中捕捉亦此亦彼的靈感,使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盡可能趨向於知一知二之間。 ——盧甫聖

展覽開幕現場

2013年12月15日,“知一知二之間:盧甫聖藝術展”在武漢湖北美術館開幕。這是繼2007年自上海美術館啟程以來,“盧甫聖藝術展”全國巡迴展的第九回。展覽展出了盧甫聖自80年代以來創作的人物、山水、花鳥等諸多題材的代表性作品和部分書法作品。

藝術家書法作品《江城子》

展覽現場《知一知二之間》

曾經在中國美術館主圓廳展出的長37.5米,高2.4米的巨作《知一知二之間》再次在湖北美術館得到呈現,藝術家的精神神遊于畫面的山水之間,中國山水畫的高古意境,寧靜致遠,盧甫聖對中國傳統美學、哲學、文化高度提煉後的藝術表達都體現在這件作品高度簡潔、概括和純粹的筆墨形式背後。“知一知二之間”是一個具有東方哲學思辨精神的主題,藝術家以視覺的形式表達了他對中國文化內核的思考。

盧甫聖-平蕪-190×498CM-水墨設色-2004

盧甫聖-九域之四-246×124CM-水墨設色-2000

在展覽的開幕影片中,盧甫聖説:“人們所認知的其實是一種關係。作為藝術家,我所思考和關照的是人與世界、自然、生態、宇宙的關係。”觀看盧甫聖的作品,“山水如人 人如山水”是一個重要特點,也是他“寄心於景,寄景於心”的體現和對人與自然、山水關係的理解和表達。因此在他的人物畫作品中,盧甫聖會把人物畫得像山一樣高大,把人的臉拉長變成一個大山大水的狀態同時具有構成感。人物是歷史與文化符號的鮮明載體,山水是中國繪畫特質的獨特孕育,兩者的結合成就了當代人物畫對接西方觀念與中國方式的新圖景。這是藝術家推崇的“一種偏重知性的藝術選擇”——在存在與虛擬、哲思與觀能和中西古今的交錯中尋找一種“中”和“之間”的可能。

盧甫聖-青山見我應如是-145×70CM-水墨設色-2006

作為一位著名的藝術家、美術史論家,盧甫聖詩、書、畫均長,他的作品也因此充滿了文人畫的雅趣和審美追求,重視筆墨和心靈的直接對應。盧甫聖在隨後的“美術館匯客廳”中説,“我希望我的作品能盡可能是精神化的,盡可能平淡、悠遠。當中國傳統文人階層解體消失,文人畫作為美術史上的一個高峰已經過去。但這不代表文人畫的消亡,它可以以不同的形式繼續存在和發展。作為當代人如何表達自己則是比較重要的問題。”

展覽現場

在水墨被人們重新發現,被市場重新重視的今天,藝術家都面臨傳統水墨的當代轉型問題。針對這個問題,藝術家們做出了很多的嘗試,但這些嘗試大多為材料層面或形式層面的改變,而涉及中國畫核心的藝術語言層面的哲學、美學的轉換則相對較少。盧甫聖的個展或許會為今天的水墨界提供一種啟示,一種更加偏重知性的選擇和源自對藝術本體、精神與更高層面思考的力量。(記者臺馨遙)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