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開幕現場
9月11日,“王春犁:預言寓言”展在中央美術學院教學展廳開幕。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徐冰,造型學院院長蘇新平,李帆教授等出席開幕式。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院長蘇新平在展覽前言中寫道:“對於許多藝術界同仁來講,王春犁的名字熟悉而又陌生。熟悉的人都知道她在80年代所顯露的特立獨行,無論是藝術上的才華凸顯,還是生存狀態的與眾不同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她畢業後的出國以及在國外發展怎樣又是大多數人所不了解的,因而漸漸對她産生了陌生感。儘管如此,每當談到80年代的藝術,談到80年代的藝術家,自然而然地會提起王春犁,提起她的藝術,大家都會在折服於她才情的同時,也會對她有所期待。”
展出作品
時隔20多年的今天,當我們再次見到她和她的作品時,吃驚之餘同樣有一種既熟悉又陌生之感,熟悉的是她的作品仍然留存著早期的痕跡,仍然才華盡顯;陌生的是新作少了些激情與飄逸,而更多透露出的是平和、寧靜與成熟。雖然所見的作品多是印刷品,不過其中幾件作品給我們留下的印像是深刻的。比如“次日清晨”和“最後一個假日”兩個系列,又比如《仲夏夜太短》等作品,從這些作品中不難看出早期版畫的學習實踐帶來的影響,但是她沒有局限于版畫因素,而是憑藉個人的悟性和敏感,以及對今天藝術的獨自理解,不斷進行著個人性的語言轉換與實驗,我們會清晰地看到無論是繪畫、雕塑還是動畫、裝置、影像作品,都體現出了她的個性化語言特徵。
展覽現場
也許是個人經歷、處境所致,也許是性格緣故,王春犁的藝術所關注的話題既宏大卻又具體,如人類間的相互關係,時間與空間的關係,還有身份與處境的討論等等話題。但是無論話題大小,我們沒有發現空洞的説教和主題圖解,而是在尊重個人體驗與感悟的前提下,用心創造著個人性的詞語,並在詞語的邏輯關係當中流露並形成了個人藝術語言表達方式和方法。因此我們從她作品中感受到的鮮活與獨特、哲理與才情,以及其中滲透出的憂慮、感傷、虛幻與恐懼,都能給人以真切與誠懇之感,而且在嚴肅與沉重的話題討論中,又不乏幽默感與遊戲性等因素。我想這就是語言的魅力吧,從這個意義上講,王春犁的藝術確實能夠給我們提供某些提示和啟發。
顯然,一切題材的採用都來自藝術家的細膩觀察和個人經驗, 它們形成了一個非常個性化的藝術世界。
展覽將展出至9月21日。
藝術家簡介
王春犁, 藝術家。
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美院文革後第一批學士,是中央美院也是中國版畫史第一屆碩士研究生二人之一。 瑞典皇家美術學院藝術碩士,紐約普拉特藝術學院碩士後。
展覽展出作品
作為一名極有根底的版畫藝術家和畫家,王春犁的藝術實踐包括許多不同的媒介和表達方式。她隨意地旋轉于繪畫,版畫,雕塑,動畫,裝置及影像中,作品往往涉及人類的相互關係、社會、不明確性、解體、恐懼、白日夢,敘述著過去及未來可能出現的事情。 她的作品看上去常常憂鬱深深,但同時有遊戲與幽默,她嚴謹地掌握著自己的表現技巧,充滿精力和喜悅地工作到每一個細節,每個筆觸中都浸透了她明確的簽名,是北歐最重要的華裔藝術家之一。
展覽現場
王春犁在藝術實踐的同時致力於藝術教育與研究,是皇家美術學院國際當代版畫藝術論壇的發起人和主持人,參與論壇的學術發言人中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著名藝術家,版畫教授,藝術評論家,學者等。今年春季,中央美術學院也並前往斯德哥爾摩加入論壇學術講座。王春犁曾六年任職斯德哥爾摩版畫藝術學院校長及藝術總監,瑞典國際須龍主席,皇家美術院,國立設計藝術學院等院校客座教授,第13屆國際凸版三年展評委,及國立藝術家基金會理事。
藝術家及嘉賓合影留念
作品曾展于光洲雙年展,國際版畫三年展,斯德哥爾摩當代藝術博物館,約米歐形像博物館,因克乎思藝術中心,及美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德國,芬蘭等世界各地的不同的藝術空間。被收藏的機構中有烏普薩拉藝術博物館,達拉那思博物館,瑞典議會大廈及當代藝術博物館等。曾獲藝術家工作獎,建築藝術獎,瑞典藝術家聯盟藝術獎等文化藝術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