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選擇叢林 繪製志異:鳳凰藝都林偉祥、鄭峰聯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6-15 23:01:45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從左至右:藝術家鄭峰、學術主持劉禮賓、藝術家林偉祥、鳳凰藝都孫彤

  在當下這個人人“編造”觀念,期待闡釋的時刻,單純從審美與繪畫手段的角度出發發展自己的視覺語言與藝術面貌的藝術家並不“多見”。藝術家需要一定的學術觀點和觀念包裝自己,媒體和大眾需要藝術家相對有深度的“觀念闡釋”。當話語的解釋超越了視覺語言本身的表達能力時,有些藝術家選擇——回歸畫面本身。

林偉祥展出作品

林偉祥作品《旅遊日》120X120CM 布面丙烯 2013年4月

  6月16日,鳳凰藝都“叢林志異”——林偉祥、鄭峰聯展在798藝術空間開幕。展覽展出了林偉祥、鄭峰兩位青年藝術家近期創作的十余幅(組)繪畫作品。“之所以用‘叢林志異’命名兩位藝術家的聯展,是因為在這個意義明確的時代,他們繪畫和視覺言説方式的神秘性、模糊性和不明確性是難能可貴的,讓人能夠重溫神秘的在場和意象的價值。他們用自身對審美的理解創造了值得“觀看”的藝術。‘叢林志異’從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了此次展覽的策展意圖:反對觀念化、點子化的繪畫方式,強調單純的繪畫性。”藝術批評家劉禮賓在談及此次展覽的學術意圖時説道。

林偉祥作品《美麗小島》120X320CM 布面丙烯 2011年3月

  林偉祥的作品通過將不同花色的布料拼接、佈局為有形象的主體形態並輔以繪畫的手段從而創造了一種精緻、繁雜卻自然輕鬆的畫面效果。藝術家將“布料的形象化表達”視為其區別於其他藝術家的獨特所在,從視覺語言本身入手解決問題是他關心的藝術發展方向。

鄭峰展出石版畫作品

鄭峰石版作品《霧雪蓮》-60X42--2010

  鄭峰的作品通常成組出現,旨在醞釀一種氛圍,述説一個故事,為觀眾呈現一個游離于現實之外的世界。此次展出的幾組石版作品以五四時期的人物為主體,舊人説新事,藝術家希望通過那個在他看來“聖潔”的時代讓自己、也讓觀看其作品的人能夠審視自身和身邊的環境。其另一組油畫作品則展現了藝術家對文人美學的重新建構。

鄭峰石版作品《夜夜夜》-60X42--2012

  就像展覽學術主持劉禮賓在展覽前言中説的那樣:“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到莫言的《透明的紅蘿蔔》,如果不忙著去貼“魔幻現實主義”或者“尋根文學”的標簽,或許可以發現更具生命力的文化基因在其背後發揮著作用。但是在意義明確的藝術界,好像對這無動於衷,不屑一顧。有太多批判的衝動、分析的快感刺激著藝術家和評論家的神經,上演著一幕幕解構、重組的狂歡。”或許我們應該留更多想像的空間給真正看畫的人,削弱對作品意義明確的評價,從而看到作品本身。

鄭峰油畫作品

  展覽將在鳳凰藝都798藝術空間展出至7月16日。(作者 臺馨遙)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