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左到右:邵建、解璽璋、秋風
中國應該走向現代還是回歸傳統?百年前,梁啟超曾嘗試給出答案的問題,如今依然是學者和公眾熱議的話題。11月14日晚7點,“歷史相對論”系列辯論會第一場“梁啟超之問”,在北京朝陽公園內國際金融博物館舉行,獨立學者秋風與南京曉莊學院教授邵建激辯。
“歷史相對論”系列辯論會是《看歷史》和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主辦、國際金融博物館聯合主辦,眾多歷史及文化機構共同參與的中國首個公共歷史節——“歷史嘉年華”系列公益活動的一部分。
據《看歷史》雜誌主編唐建光介紹,這是《看歷史》雜誌秉承“歷史越辨越明”的理念、針對歷史與當下的契合點持續主辦的活動。尤其是在社會思潮急劇分化、越來越多元的當下,作為一種資訊媒介、一項公民實踐、一個社交平臺,辯論會這樣一種形式,將愈加凸顯其重要意義,成為塑造公民社會的重要力量。 “與其在朝陽公園南門約架,不如在朝陽公園東門辯論。”
中國應該走向現代還是回歸傳統,是梁啟超在1918年提出的問題。當時,梁啟超遊歷歐洲後思想巨變,開始重新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他的的看法是:以科學為主要內容的西方文化似乎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境地,而以精神文明為主要特徵的東方文明似乎正好可以用來補西方文明之窮。
而今日之中國,人們在追趕GDP和財富的同時,也有人在開始向心靈、向傳統探尋。近百年前的科學與玄學論戰,於今天又有什麼新答案?
對此,邵建教授認為,走向現代還是回歸傳統,這是一個新與舊的問題,也是一個古與今的問題,還是一個東方和西方的關係。在梁啟超提出這個問題的時代,看似激進的“五四”《新青年》,有鮮明的二元對立傾向,這一點其實現代很遠。實際上現代與傳統根本就不是二元對立的,我們在走向現代的同時我們也需要回歸傳統,唯有回歸傳統,我們才能更好的更健康的走向現代。
秋風則認為,其實在現代中國歷史上存在著一個“保守主義的思想與政治傳統”,這才是百年中國歷史的一個正統、主軸線。 中國是一個儒家中國,那在現代中國轉型的過程中,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對待儒家。而梁啟超其實保守主義傳統中一個非常關鍵的人物,他給幾代人提供了一個典範:面對現代化狂潮,必須保持中國心,必須立定中國人的文明的主體性,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思考“現代中國的秩序如何構建”。
另悉,在11月15日、11月16日兩天同一時段,還將進行此系列辯論會的另外兩場:“中國是否需要公知”以及“民國范兒的正反兩面”。
此外,整個歷史嘉年華活動,將從11月14日至11月18日持續在北京國際金融博物館舉行,包括預熱、講述、表演、展覽、國家記憶主題論壇、國家記憶致敬典禮5個版塊共16場活動,公眾均可免費報名參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