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比利時收藏家蓋尤倫斯在香港蘇富比的春季藝術品拍賣上,挂出了他收藏的106件中國當代藝術作品。一時間,關於“尤倫斯撤出中國”的傳言甚囂塵上。而由其所創立的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以下簡稱UCCA)的去留問題,也成為了大眾關注的焦點。隨後,尤倫斯發表聲明,表示UCCA將不會退出中國,而是希望通過改變運作模式,來實現UCCA以後的本土化運營。
在2011年底,UCCA最新一屆的團隊出爐,田霏宇取代傑羅姆桑斯成為UCCA新的館長。無疑,在這位來自美國的“中國通”身上所具備的深厚中國當代藝術背景,是尤倫斯先生所看重的。田霏宇的到來,標誌著UCCA本土化運營團隊的完成,而全新團隊的建立也意味著UCCA在經營上正悄然發生著轉變。
2007年底在北京798藝術區揭幕的UCCA,目前仍然是藝術區最大規模的藝術機構,也仍是國內惟一由西方收藏家個人創辦的非營利藝術中心。作為私人投資的非營利性綜合藝術機構,UCCA在創立之初沿用的是西方美術館的運作模式,其大部分甚者全部資金資金來源均依靠贊助。作為非營利機構,UCCA所舉辦的展覽不會向藝術家收場租費,而現場搭建、運輸、保險等所有費用都由UCCA負擔;此外,其創立之初的西方化管理團隊還帶來高額的運營成本,而這些費用全部來自尤倫斯夫婦的贊助。脫離了社會資金的注入,僅靠個人來支援一個龐大的藝術機構,不論財力還是精力,都很難達到。
其實早在07年,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最為火熱的時期,也曾有諸如美國古根海姆美術館、紐約現代美術館等西方一流藝術機構到北京選址,但最終沒有一家成行。究其緣由,國家沒有足夠的支援政策,私立的藝術基金會遲遲不肯開放,甚至連一個變通的臨時制度也沒有的做法成為了限制國外藝術機構在國內發展的壁壘。
在經歷了尤倫斯夫婦撤出風波之後,進行本土化運營探索的UCCA也在改變由尤倫斯先生全額贊助的經營狀況。據館長田霏宇介紹,UCCA每年都在下調預算,今年的預算約在600萬元左右,其中50%來自尤倫斯夫婦的年度贊助,另外50%則開始更積極地通過商店、餐廳、門票、會員收入、場地出租、藝術贊助等方多面獲得。其中,門票表現平穩,商店收入和社會贊助成為了營收的重要渠道。UCCA也正在向成為一家自負盈虧的藝術機構而努力。
自負盈虧的經營意味著在UCCA現有經營模式不發生重大改變的情況下,需要更多來自社會的商業贊助。其實在2009年,UCCA已經開始接受商業贊助,著名LVMH集團是他們的首個贊助商,此後還有Bloomberg、Smart、dior等國際大品牌相繼對UCCA的展覽進行贊助。但由於UCCA至今仍沒有國內非盈利機構的身份,無法獲得減免稅後和政府資金贊助的政策支援,所以UCCA想要實現收支平衡,還需拓寬能夠獲得贊助的領域。
在潛在的贊助商之中,畫廊無疑是與美術館關係最為密切的,但是由於畫廊的商業屬性,勢必會對美術館在展覽作品的選擇上造成影響。那麼在需要尋求新贊助方的情況下,UCCA是否會考慮尋求畫廊方面的贊助呢?田霏宇説:“並不會有這種情況發生。UCCA在展覽方面一直是通過一種直接透明的標準來衡量,在作品選擇上會儘量避免商業運作。美術館需要有自己獨立判斷的能力,如果被商業左右,那美術館只會淪落為出租屋,那對美術館和觀眾而言都沒有好處。不過由於一些重要藝術家的作品總會進入畫廊系統,UCCA在展覽需要的情況下還是會和畫廊進行有限度的合作。”
在被問及下調預算是否會影響UCCA的館內收藏情況時,田霏宇表示,UCCA至今並沒有收藏藝術品,館內一些長期陳列的展品也只是來自尤倫斯基金會。這麼做一方面可以降低開支,一方可以讓美術館更加靈活。田霏宇説“我們的目標並不是成為像中國美術館那樣具有豐富收藏的機構,有自己藏品固然會對展覽的選擇更有利,但是目前沒有這個條件來做收藏。所以我們的想法是把UCCA打造成一個更加切實、更加靈活、更加有檔次的美術館,把更多國外優秀的展覽帶到中國,帶到北京,為觀眾呈現更為多元化的藝術。”
田霏宇坦言,外界對UCCA有著近乎苛刻標準,比如,與藏家合作舉辦個人收藏展以及與畫廊合作展覽等,都被看做存在商業操作的嫌疑。不過這種來自外界的指責同時也代表著大家對UCCA的更高期待,作為館長的田霏宇也希望能夠通過努力達成大家對UCCA的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