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金融與資本催生拍賣新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4-10 17:53:13 | 文章來源: 全球藝術品市場監測週報

根據法國Artprice網站公佈的2011年各國佔全球純美術品拍賣市場成交額的份額來看,2010年和2011年,中國連續兩年佔居全球首位。這樣的成績毫無疑問與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近20年發展的厚積薄發有著果與因的關係。而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成交額逐年強勢增長的背後則源於國內藝術品拍賣公司不斷的優勝劣汰、吐故納新。時至今日,隨著一批批新拍賣公司的加入,藝術品拍賣行業內的競爭格局也日趨白熱化。回顧國內拍賣市場20多年的發展歷程,曾經出現過三次拍賣公司成立的高峰期。第一個高峰期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國內拍賣業在經過多年的發展中斷之後在國家政策的允許下逐漸恢復。“92 北京國際拍賣會”的成功舉辦拉開了國內藝術品拍賣的序幕隨著1993年5月“中國嘉德國際文化珍品拍賣有限公司”(同年12月更改為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的成立,1993年6月上海朵雲軒舉行首拍,隨後相繼出現了北京翰海、北京榮寶、中商盛佳 (後改名為中貿聖佳)、四川翰雅等拍賣公司。這些公司大致分成三類:一類是自國營文物單位成立的拍賣公司,如北京翰海就是北京市文物局的下屬單位,因此翰海拍賣公司有很強大的貨源優勢。另一類是借助百年老店的金字招牌,其中的代表當屬上海朵雲軒和北京的榮寶齋,書畫仍然是這兩家拍賣公司的強項。第三類是真正意義上的股份制藝術品拍賣公司,嘉德的成立打破了建國以來文物藝術品國營壟斷的局面,成為國內第一家藝術品拍賣股份制公司。第二個拍賣公司成立的高峰期發生在2004年至2005年,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自2003年以後進入快速增長的通道是這些新公司成立的背景,很多原來的藝術品業內的行家裏手、資深經紀人開始擔當拍賣公司當家人的角色,這時期涌現出一批有活力的拍賣公司,其中以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和杭州的西字令印社拍賣公司為其中的翹楚2005年7月成立的北京保利拍賣公司借助保利集團、保利藝術博物館深厚的品牌優勢、結合藝術品經紀人趙旭的經驗和人脈資源,經過幾年的積累,保利拍賣一躍成為國內一流拍賣公司,2011年保利拍賣全年的成交額達到121億元,成為國內藝術品拍賣公司的“領頭羊”。北京匡時拍賣公司也是2005年成立的“新軍”,依靠總經理董國強的人脈和豐富的經驗以及團隊具有的金融背景,短短幾年也已躋身國內一線拍賣公司的行列2004年西冷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成立,憑藉“西冷印社”豐厚的文化底蘊和“真乃居先,誠業為本”的創業宗旨,8年的時間使西冷印社拍賣公司贏得了“江南第一槌” 的榮譽。保利、匡時和西伶拍賣的崛起使國內拍賣行業的格局發生了較大的轉變。第三個國內拍賣公司成立的高潮便是2011年。 2011年出現了一批新的拍賣公司,例如北京盈時拍賣、北京藝融民生拍賣、上海寶龍拍賣、榮寶齋上海拍賣公司。其中榮寶齋上海拍賣公司是北京榮寶拍賣在上海的新晉拓展,而其他三家拍賣新軍與金融和資本聯繫緊密,這與國內之前兩次高峰期成立的拍賣公司有很大的不同。北京藝融民生拍賣公司依靠中融信託在金融信託領域的優勢,並且他們也已經運作了數檔藝術品基金,首拍即取得了99億元的成交額。北京盈時拍賣公司是由百世佳聯集團有限公司成立的,百世佳聯集團目前以地産、物流、園林為支柱企業。同時涉及投資、擔保、影視文化等多個領域。成立藝術品拍賣公司是該集團在文化産業領域的嘗試相拓展。上海寶龍拍賣也是由香港上市公司寶龍集團投資。以上三家拍賣公司選擇在2011年加入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競爭的原因一是基於他們看到了藝術市場還有較大的潛力,也想在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竟爭中分得一杯羹二二是他們看到國家加大了對於文化産業尤其是藝術品行業的政策支援,希望通過成立藝術品拍賣公司提升公司品牌的文化軟實力。三是想建立自己的平臺,更方便的為其産業漣的整臺服務。這些公司在公司管理、資金實力上要強于其他傳統類型的拍賣公司,但他們還屬於新公司,缺乏品牌優勢,在拍賣公司的操作經驗上、汪集作品資源的渠道上也要略遜色于其他老牌公司。其實我們很期待這些具有金融和資本背景的拍賣公司給國內拍賣市場帶來新的競爭格局。但最關鍵的是這些“新一貴”能不能持久的堅持下去,畢竟在這20年曇花一現的拍賣公司也不在少數。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