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祥:國學不談“孝”,就是偽文化
聖誕之夜,廣西衛視繼續排檔思想文化大餐,《老趙會客廳》第二波:趙忠祥與范曾一起聊治國之道——孝道。
把孝道當做治國之道,貌似新鮮,其實古已有之。自儒家學説成為治國之道以來,孝道、師道就是士大夫乃至普通老百姓治國、治家的核心精神。本期的《老趙會客廳》,范曾引經據典,從四書五經源起到家族自身為例,向趙忠祥介紹源遠流長的孝道文化。
從舜帝受虐狂式的向父盡孝,但曾參母子神奇心電感應的噬指心痛,有關於孝道的傳奇總是極端而誇張。但在現實生活中,不孝之子似乎從未斷絕。譬如前不久一則發生深圳的公務員毆打父母的新聞就讓全國譁然,而趙忠祥更回想到文革時期的孝道崩潰:“有一個階段的,我們在提階級鬥爭的時候,特別提一個字叫大義滅親,弄的在文革當中,我們有時候自報家門的時候,有一個階段叫自報階級隊伍,有一些同事平常也不知道,居然會在這種自報公議的這樣一個過程當中,如果家庭出身不好,或者什麼,大罵自己的父母,當時我們也不敢説,就覺得這個太過分了。”
熟讀經史的范曾發現,四書五經裏並無孝經,卻內含孝道。在《論語》中即有關於孝道的論述:“曾子是孔子很得意的學生,所以很多要害的話在論語裏。有一次孔子叫曾子過來,曾子就過去了,孔子講了幾句話,孔子走了,曾申出來了,旁邊學生沒聽到,講剛才夫子道,忠和恕。因為曾申這個本人就是孝子,孔子認為他好,曾申進一步聽孔子講孝道,曾申就記錄,這就是孝經的源頭。”
范曾對不僅是在國學經典中研究孝道文化,他更是用一種獨特的方式為家族盡孝。范氏家族,是詩文世家,自450年前至今,每代人都能呤詩作句,其中范曾祖父范伯子曾為清代詩壇領袖。根據范曾的整理,范氏家族十三代人工創作5000多首詩,引起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高度重視,撥資70萬編撰成集。范曾驕傲自稱:“這本書修訂完了以後,從我的十二世族范應龍開始,一直到我,十三代詩人450年聯綿不斷。在中國文學史上能夠兩三代的也很難了,我們有十三代,有的是名聞全國的,比如講范豐儀(音),范伯子。唐宋八大家裏有個曾鞏。曾鞏家裏有十二代詩,十二代詩有個問題,旁系支脈他拉進去,我們范家是持續的,這就不一樣。這個書可講我盡到孝子賢孫的責任,我想范家先生沒有第二個人能編這本書,這本書當時我説我不能用自己的錢出這個書,這是國家的事情,當時新聞出版總署很同意我的看法,撥了70萬。為什麼自己不能出錢印呢?不是我自己出不起,我覺得自己印了,它缺乏國家行為的意義,缺乏對這個家族整體評價的意義,所以,當時新聞出版總署非常慷慨的拿出70萬印這本書,如果講對先祖的文化的傳承那種執著,我想我可以講是一個真正的孝子。”
翻讀范氏家族的詩文,趙忠祥由衷感嘆“我們在講孝道,在講十三經,在經史子集,在講國學的過程當中,我們絕對不是一種狹隘的,只談中國文化的傳承,所以你要説學國學,學那麼多文化,你要沒一個“孝”字都白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