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羅中立獎學金:“我要上春晚”般的獎學金評選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2-05 10:05:29 | 文章來源: hiart.cn


羅中立獎學金在重慶美術館舉辦

2011年度的羅中立獎學金在恢復活動之後的第六年如期而至。早在下午三點舉行的頒獎儀式前,重慶美術館門口就圍起了一眾年輕觀眾們翹首等待。

這是一個熱鬧的頒獎儀式,在各類明星藝術家、策展人的講話、頒獎之後,主持人宣佈展覽正式開幕。瞬間,重慶美術館兩層的展廳擠滿了各類“藝術愛好者”——他們中有認真學習的在校學生、手持證書的入圍或獲獎藝術家、教授評委、四川美院校領導以及前來尋覓的星探等等,熱鬧的氣氛、五花八門的作品、熱情的參與者,讓記者在現場卻體會到一股如同“我要上春晚”般地選秀活動氛圍。

起始於1992年的羅中立獎學金,以應屆畢業的本科及研究生為選擇目標,至今為止已舉辦五屆,獎金平均每年10萬,其中5萬用於頒發給五位獲獎者,每人1萬;另外5萬用於布展、運輸、接待等。不知是否有導師評委推薦的原因,今年的獎學金評獎在材質方面著重推薦了新媒體系列的作品,一層展廳獲獎作品中一多半都偏重於新媒體的類型。架上方面,僅有為數不多的幾件油畫及石版畫勝出,鮮有傳統材質、類型作品出現;裝置和不同材質上的油畫作品則明顯得到更多關注。題材選擇方面,今次的評獎有兩個趨勢:一部分被選擇的作品題材趨於老成,缺乏創新,讓人懷疑是否足以表達應屆畢業生的心態以及對社會現象的認知,難道是現在的年輕人老齡化現象嚴重?抑或是學院體系束縛了年輕人的思想;另一部分則在材質的影響下,爭議聲很大,無論現場還是微網志消息反饋均能看出:有著“切膚之痛”的video作品讓多數“業內人士”迷惑。看來媒介創新的同時作者忽略了作品的認可度。

其實就當下各類年輕藝術家的評獎而言,羅中立獎學金有著明確的目標群體定位。但由自家評委直接推薦入圍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有聲音暗示:個別評委甚至連參選作品都沒有全部瀏覽過。這樣的操作,必將導致“無效”的評選結果,並使人對該獎學金的學術意義産生質疑。如何真正擔負起選拔責任,做到推陳出新,恐怕不僅是羅中立獎學金、也是其他各類將觸角探伸至年輕藝術市場的個人、機構、企業需要認真考慮的,若想收穫明天,則任重而道遠。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