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展出的緙絲無量壽尊佛像屬國寶級文物。
3成展品70多年來首次走出園墻
今天上午,頤和園中的109件文物和74件輔助文物(仿製品和複製品)在寧波博物館亮相,拉開了頤和園文物全球巡展的序幕。這既是上世紀90年代後,頤和園的文物首次走出大墻對外展出,也是1937年文物大搬遷後,70多年來園中文物最大的一次異地展出。
三成展品首次面世
頤和園文物管理部主任秦雷告訴記者,此次到寧波展出的文物是從庫房中的數萬件文物中挑選出來的,有乾隆青玉龍鈕璽、千古第一瓷——乾隆粉彩百鹿尊等,還有皇帝寶座、御用玉器和皇家收藏的歷代青銅器、瓷器,名人名器,高貴品質,精美絕倫。其中很多是國家一級、二級和三級文物,從未面世的佔了三分之一。像最大的一件緙絲無量壽尊佛像,長707釐米,寬414釐米,尺幅之大,極為罕見;最小的一件是白玉臥鹿,高僅有5釐米,長和寬分別只有10.5釐米和3釐米。這兩件文物都是無價之寶,同屬國家一級文物。
因為頤和園文物定級較早,所以從現在看,很多沒有定級的文物珍品,其實也不比定級文物遜色。從其表面價值看,最保守的估計也過億元,而緙絲無量壽尊佛像這樣世界上罕有的大體量文物,其單件價值更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
安保規格不亞於運鈔車
為了安全,此次展出採用了陸路運輸的方式,特意選擇了國內專業的文物運輸公司。所有文物的裝箱囊匣都是定制的,三輛專業運輸車輛都採用了恒溫、恒濕系統,並由專業的武裝押運人員護送,其規格不亞於銀行的運鈔車,科技含量高過運鈔車。
寧波博物館雖然是二線城市的博物館,卻是國內最好的博物館之一,其標準和文保水準可與北京的國博、首博相媲美。秦雷介紹,在文物保護中,書畫是最難的一種,對溫度、濕度要求很高。此次赴寧波的文物中,除緙絲無量壽尊佛像之外,還有清代著名宮廷畫家錢維城的浙江名勝、乾隆御筆等一大批書畫。寧波博物館特意調試了溫度在20攝氏度、濕度為60%的最適合書畫的展廳。在寧波博物館,這些國家級的文物不會受到任何損壞。
寧波是全球巡展第一站
“頤和園的文物已經有20多年沒有出過大墻了,這次異地展出,也是為未來的全球巡展做準備。”秦雷説,1937年抗戰爆發後,頤和園中的2000多件文物參與了當時的文物大搬遷,抗戰勝利後又回到了園內。此後,園內文物一直沒出過園墻,直至上世紀90年代,才有了一次小規模的異地展出,在日本展出了一小部分慈禧生活用品。
秦雷介紹,年底前,頤和園的文物還有望到馬來西亞展出,明年還可能去新加坡和泰國展出。屆時,將會根據當地的需求和條件,對展出文物做相應的調整。此外,將有88件園內文物,同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瀋陽原偽滿皇宮的文物一起遠赴義大利參展。記者龍露
新聞連結
頤和園文物4萬件
清漪園(頤和園)建於清乾隆時期。乾隆精於鑒賞,對文玩多有蒐羅,商周之青銅、唐宋元明之瓷玉及書畫在所不少,加之專門製作和臣子進貢,當時著錄的陳設多達4萬多件。1860年,包括頤和園在內的“三山五園”皆被八國聯軍焚燬。據當時記載,園內文物僅剩530件,而且多殘破不整。1886年,清重修清漪園,八方文物匯入園內。1900年,八國聯軍再攻北京,園內文物再次被劫一空。1902年,慈禧回京,重修清漪園,並常在這裡坐朝。當時的園內陳設有三個來源,一是由各宮苑調來;二是借慈禧萬壽專門製造;三是王公大臣獲獻的壽禮。這些形成了目前園內文物的基礎。
秦雷介紹,目前頤和園內文物總量已達到4萬餘件,國家級文物達2萬餘件。一部分在園內各殿堂長期展出,另有200余件在文昌閣展出。如果頤和園內從沒有展出的文物在文昌閣展出,且每年換一次的話,至少可以展一百年不重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