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不在場”青年藝術家聯展在林大藝術中心開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6-04 21:18:31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展覽現場

 

2011年6月4日,由林大藝術中心·北京主辦的“不在場”青年藝術家聯展在798藝術區的林大藝術中心開幕。

“不在場”為大多數人的一種普遍態度,有可能是共謀抑或是一種逃避或自我解脫。對於早已習慣的態度,我們早已漸漸麻木,習慣性的推諉也不會為人們所詬病。只要論據充分,就會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其間機緣相生,我們所看到的真相未必為真相。但以不在場為證明,恰巧説明瞭某種潛在意義的暗合。

現如今當代藝術界中的很多藝術家,表達觀念的方式漸漸獨立成熟,他們已不在受材質的牽制,而是熟稔的將其變為承載自己主張的方式。

而在此次展覽中,參展藝術家的作品冷靜且理性,憂而不傷,並且都有跳脫現實的反思以及表達能力。他們處在經濟高速發展社會中的灰色地帶,用各自不同的視角和經驗去理解和表現各種“不在場”的情緒與疑惑。

對於出現在展覽中的作品,不在場有幾種呈現:一表現為普遍狀態:冷漠,孤獨,隔離,二為對現實的逃避,三為對存在感的疑惑,四為一種共謀,五為對時間和空間的質疑。


藝術家黎薇與嘉賓在作品前

黎薇的作品將會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和觀眾互動,作品在觀眾的參與中得以實現,觀者和作品存在互動中相互消解,整個過程包括了兩種衝突並置的態度。劉任此次的參展作品將空間和其作品《尋找安全感》相結合,在雞蛋殼內重復抄寫單詞將原本生命的個體意義轉化,機械的重復與脆弱的載體共存從而産生出豐富的語義。


藝術家劉任的作品

在多數情況中,我們都沒有選擇的權利。唯一可以選擇的只有態度,“不在場”作為一種普遍態度,顯得合理且順應現實。但實質上,任何不在場的態度或是情緒,都是值得質疑的,其存在也有深刻的社會根源。對於這種根源的探索,是一個自我剖析的過程。此次參展的每一個項目,源於個體經驗但卻具備普遍討論的價值。展覽中的作品不會以完成時的狀態出現,觀眾的參與才會使展覽逐漸完整。

展覽將持續到7月3日。

 

1   2   3   4   5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