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西方資本全面挺進亞洲藝術市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3-10 10:02:23 | 文章來源: 全球藝術品市場監測週報

2009年的亞洲藝術品市場領先復蘇,2010年的亞洲藝術品市場呈現出一片良好狀態,同時也讓世界的眼光注意到了亞洲地區藏家對於藝術品的購買力。2011年西方資本開始了向亞洲地區藝術品市場的全面挺進。

首先是佳士得拍賣公司的動作。1月27日佳士得公佈的2010年拍賣業績數據顯示,該公司當年在全球的藝術品成交金額為50億美元,同比增長53%,而以香港為拍賣中心的亞洲地區成交金額為7.7億美元,同比增長幅度達到111%。另外,佳士得全球拍賣20%的成交金額(不含買家佣金)來自內地、香港和台灣的買家,這一數字在2009年是16%,而在2005年是7%。根據這一組數據,佳士得拍賣公司採取了幾項積極舉措,除了去年在新加坡自由港建立了一個藝術品儲藏設施之外,又在全球增加會講中文的員工數量,並在北京、上海和香港設立36人的團隊專門服務中國買家,這其中就包括四位新高管人員,負責發展亞洲區內新業務及客戶網路,滿足眾多中國新買家和賣家的需要。此外,佳士得官方網站正在升級,希望能更加方便中文用戶使用

與佳士得相比,蘇富比公司則表現的略顯低調,但顯然亞洲拍賣成績的高升刺激了這個作風務實的公司。據統計,香港拍賣會的成交額佔蘇富比全球拍賣總額的百分比,已由2004年的5%,大幅攀升至2010年的16%。另外買家方面,2005年中國買家佔香港蘇富比全年拍賣成交額僅5%, 2000年中國買家所創造的成交額首次超越其他地區,到了2010年其份額已上升至42%。為進一步的加強亞洲地區的客戶聯繫,2010年下半年蘇富比首次在內地、香港舉辦了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油畫巡展,另外開辦了“世紀藏臻”等學術與教育性的專題展覽。另外,從2010年開始蘇富比在香港舉辦的拍賣作品總價值呈逐步增長態勢,2011年4月即將舉行的香港春季拍賣會的作品總價值更是超過了24億港元,為歷年新高。

另外,英國的寶龍 (Bonhams)拍賣行,2007年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紅火,就在香港設立了辦事處,將業務延伸到了亞洲地區,現在來自亞洲顧客的購買力佔據了香港寶龍拍賣市場成交份額的百分之五十2010年10月30日,寶龍又進行了一項大的舉措,首次在北京國貿飯店舉行了內地首場預展。


亞洲當代藝術拍賣現場
 

與拍賣公司的大手筆相比,西方畫廊的挺進則顯得稍微弱勢一些。高古軒畫廊今年一月于香港中環的畢打行大廈開設亞洲首間畫廊,重點發展亞洲市場,正如香港高古軒畫廊亞洲總監尼克·希穆諾維克(Nick Simunovic)所形容的“收藏藝術品的亞洲藏家在驚人地增長…我認為西方當代藝術品在亞洲市場是持續擴大的。”另外還有西方大牌畫廊挺進了南韓、印尼等其他亞洲地區。

西方當代藝術家如今也將眼光瞄準了亞洲市場,達明·赫斯特、傑夫·昆斯等大牌藝術家的作品開始頻頻出現在亞洲各大博覽會、拍賣行以及畫廊的展覽現場,從香港到新加坡、首爾、北京。

而2011年1月Artprice網站發佈的《2009-2010亞洲當代藝術市場》報告也指出了中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依靠其良性的增長而成為了國際藝術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台灣、南韓、新加坡和日本在世界版圖上也逐步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市場地位它們與中國一起所構成的驚人力量,足以顛覆美國人建立起來的秩序:2009年,亞洲的當代藝術拍賣業務量首次趕超作為龍頭老大的美國(亞洲地區為1.5億美元,美國為1.42億美元)。2009年當代藝術品拍賣世界排名前10位的拍賣公司中,亞洲公司佔據了5個席位。中國作為藝術市場亞洲區域的引擎,正在不斷發展。在2009-2010期間,中國當代藝術銷售利潤是世界當代藝術收入的25.6%,緊隨霸權遙遙欲墜的美國之後。顯然亞洲目前的轉變引起了中心偏移,亞洲地區的藝術市場如今已經成為了未來藝術市場發展的新中心。


香港高古軒首展現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