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國內首創虛擬西方藝術館5月亮相 高科技打造世界名作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3-30 16:48:33 | 文章來源: 無錫新傳媒網

   

面積達1800平米,位於無錫博物院地下一層的虛擬西方藝術館,將在今年5月份基本建成。昨天獲悉,這是目前國內唯一引入“虛擬”概念的西方藝術館,將在上海世博會期間正式對外開放。

記者採訪看到,正在加緊施工的虛擬館共設六大展區,運用了30多種世界高科技展示技術。將通過“虛實結合”的陳展方式,虛擬展示西方建築、繪畫、雕塑、音樂四大藝術門類的發展歷史、流派、代表人物和經典作品,並在各個環節和板塊上強調觀眾體驗和互動。

亮點一:高科技手段

“建設虛擬館,是為了打造一處西方藝術長廊,讓人們系統、近距離地接觸西方的藝術,感受其魅力。虛擬館不等同於藝術館,在保持藝術館藝術性的同時,還要用‘虛擬’即多媒體、3D技術、幻影成像等大量高科技手段打造。”無錫博物院副院長吳龍告訴記者。

為此,無錫有關方面專門邀請了中央美院、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上海設計學院等單位的知名專家學者對方案進行論證,並邀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作為藝術顧問。

建成後的虛擬館,將由音樂廳、建築廳、雕塑廳和繪畫廳環繞而成,中間則是盧浮宮、大英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埃米塔什博物館這四大世界性博物館的集體亮相。以盧浮宮前金字塔造型的環繞懸浮立體雕塑影像裝置為中心,天花板和墻體由LED燈組成璀璨的天空。

以“法國盧浮宮館”為例,原本5米高的墻面和數百平方米的地面和屋頂,經過光影投射和高科技手段,將變得華美而震撼,靜謐幽遠的藝術氣息足以讓人傾倒。而在一旁的音樂廳裏,觀眾可以坐在縮微版的維也納金色大廳內聽聽音樂會,其音質和音響效果可與真實的大廳媲美。

亮點二:高倣真作品

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羅丹的《思想者》、莫奈的《日出印象》、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縴夫》、梵谷的《星空》等等,在虛擬館可以欣賞到60多幅幾乎可以假亂真的高倣真世界名畫。

米羅斯島出土的維納斯全身像、古希臘雕塑家米隆的《擲鐵餅者》、西元前6世紀的《母狼》……在虛擬館,觀眾還可以見到20多尊青銅、漢白玉雕塑,都是按原材料、原尺寸、高倣真製作的。

這些西方藝術史上各時期最經典的作品,包括建築模型,均是請中國美術學院上海設計學院的團隊,到國外現場測繪、拍照、輸入電腦後,以一比─的比例復原的。記者在吳龍的辦公桌上,看到這樣一份圖冊,上面用紅色的文字將現實盧浮宮的點滴建築細節標識了出來,如“倣嵌木拼花地板”、“倣土紅花崗岩”、“倣白色砂岩”,可見團隊工作的細緻。吳龍説,既然是西方藝術館,咱們也不能總是來虛的,也來點實在的,要讓人們親身感受真實的情景。目前,這樣的複製工作正在進行當中。

一切看似很平靜,但其實,為了趕在世博會期間開放,各團隊正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著。

在博物院地下一層中間展廳,現場框架結構的基礎設施正在進行中;在上海,一支一百多人的專家教授團隊正在對油畫和雕塑進行高倣真的複製,另一團隊則在做相關軟體開發,並製作長達100多分鐘的博物館及名家的視頻。這一切,只是為了使虛擬館內的西方藝術史更為飽滿。

亮點三:體驗與互動

碧波粼粼,水草搖曳,魚兒漫遊,蛙聲時鳴……當遊客踏入“水池”時,水聲驟停,漣漪隨腳步蕩起化開,各種觀賞魚兒像受了驚嚇,頓時散開;再次邁步,漣漪再度隨著腳步而蕩開,一切恰似踏浪……這一幕,就是館內當代藝術體驗區中名為“與魚共舞”的義大利當代藝術作品金魚地面互動投影吧。此外,體驗區內還特設“顛倒映象”,超現實主義互動影像體驗,以及藝術理療等多個高科技互動體驗項目。

據悉,虛擬館在各個環節上和板塊上都強調體驗和互動──建築板塊通過VR虛擬倣真實景環幕,給觀眾身臨其境的感覺;繪畫板塊讓觀眾通過電腦觸摸,參與作品模倣、創作、修復過程;雕塑板塊通過3D懸浮投影技術等比例的呈現,讓觀眾在視覺幻象中觀賞大師的經典作品;音樂板塊採用虛擬倣真呈現多種西方樂器供觀眾模擬彈奏。

(晚報記者林潔潔文/攝)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