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美國駐倫敦新使館最終建築設計方案惹爭議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2-26 14:45:25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美國國務院週二宣佈,選定新晉建築事務所KieranTimberlake的設計方案作為美國駐倫敦新使館的最終方案。而這一選址遠離倫敦市中心、耗資將達到10億美元的新使館方案,雖然試圖用環繞周圍的大片綠地提升親切感,但完全拷貝自現代辦公樓的玻璃外觀、借鑒自歐洲城堡的整體風格以及掩蓋在綠化之下的安全措施考慮在英美兩國均引發非議。《紐約時報》慨嘆這是美國建築的衰落和國家正面臨的低潮共同作用而帶來的敗筆,而英國《衛報》的評論則更直接——冰冷、充滿距離感、強硬。

由KieranTimberlake建築事務所設計的美國駐倫敦新使館

將搬離市中心,選址泰晤士南岸

美國政府本次對倫敦使館方案的選擇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在時間長達一年的方案競賽中,與在國際上默默無聞的KieranTimberlake建築事務所競爭的均為美國國際級建築大師,包括曾于1983年和2005年分別摘取建築界桂冠普利茲克獎的貝聿銘和湯姆·梅恩,以及現代建築流派白色派的代表人物理查德·邁耶。其中,湯姆·梅恩和邁耶的設計都更為令人興奮,邁耶的設計更被認為是其近年來最好的設計作品之一。

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設計

理查德·邁耶建築事務所的設計

方案:綠色屏障 玻璃城堡

KieranTimberlake事務所的獲選方案是建築在一大塊周邊綠地中間的一幢12層高的長方形全玻璃外墻建築。按照方案中的設計,所有的玻璃外墻均將採用最新的生物環保技術,以減輕建築本身的能耗,但是,這並不能減輕人們對其形似普通辦公樓的疑問。

而圍繞其外的充足的綠地在建築師的設想中將有助於提升建築的親和感,迂迴的綠茵小道佈滿整個花園。而從大樓的入口廣場延伸至池塘邊緣的區域則被設計成一個公共區域。但事實上,這些綠地的作用是安全保障。北邊的池塘擁有雙重作用,它同時也將作為使館的一條“護城河”。南側,一面水泥墻將其和外部隔開,有利於警衛的巡邏。而要進入公共區域,人們必須通過一個檢測亭,就像如今想要進入任何一個使館一樣。

主建築師James Timberlake稱,這一方案的靈感來自歐洲的城堡,他試圖利用綠地來形成一種防禦措施,而這樣做的結果是“將沒有柵欄和圍墻”,因為“我們希望這個建築是開放和親和的”。然而,這更像是一個利用建築製造的假像,實際的結果是,一片清晰可見的公共區域根本不是為了公眾而建。而這本身就傳遞了比建築更複雜的資訊。

英國:不適宜代表美國形象

英國人對此建築的不滿甚囂塵上,稱這一新的使館建築用其沉悶的玻璃外墻破壞了泰晤士河的景觀。持反對意見的人中,包括建築大師理查德·羅傑斯,普遍的觀點是設計本身與建造這一新使館的初衷背道而馳。原本,建造新美國使館是為了顯示華盛頓和倫敦之間的“特殊關係”,併為兩國未來幾十年的關係造像,然而,大部分人認為中選方案不能代表美國在英國的形象。

《衛報》披露,在決議此事的七人評審團中,英國佔有兩席,分別是理查德·羅傑斯和房地産開發商兼藝術收藏家彼得·帕倫坡,二人曾在評審過程中與美方評審“鬥爭到底”反對此提案。事後,兩人還向美國國防部提交了表達上述意見的“少數派報告”,但仍未能扭轉結果。新使館將在一個戴安娜王妃風格的紀念公園中矗立起一座巨大的玻璃盒,並鑄造一條護城河,這讓英國人感到可笑。

評論家認為,在眾多優秀的設計中,KieranTimberlake的方案只能説是一個安全的選擇,而遠非合適或者精彩的選擇。這一冷酷、充滿距離感,表面透明的中選方案確實能夠反映美國政治的狡猾。使館建築正在成為越來越糟糕的建築類型。對英國人來説,那個能夠在美國大使館所屬圖書館裏漫步的時代早已結束。事實上,所有的外國人都被懷疑,美國人不得不和所有人保持距離,就像他們充滿防備心的新使館那樣,隱藏在一個辦公樓的偽裝之下,遠離倫敦市中心。

美國:美國建築的衰敗時代

出乎意料之外的是,美國媒體對於此次方案的選定也是一邊倒的批評聲。雖然相對於使館建築的現有標準來説,KieranTimberlake的方案並不非常醜陋,然而,這一建築承襲了一個大公司總部大樓的所有特徵,這未免失之粗糙,在風格上也全無建樹。

“這樣一個工程實際上反映了美國在保持開放的、民主的國家形象和應對不斷的挑戰和襲擊兩者之間的痛苦掙扎狀態。”《紐約時報》評論道。

更使人傷腦筋的是建築方案選擇範圍的縮小。在37家申請參與方案競賽的美國公司中,只有4家被邀請呈上詳細的設計方案。更多的公司被政府出於各種背景的考慮而拒之門外。

有評論認為,這是一個美國建築的大潰敗時代。由於競爭機會的缺乏,一整代的建築師們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職業生涯不斷萎縮,而同時,他們的歐洲同行卻聲名鵲起。Preston Scott Cohen建築所、Daly Genik建築所和 Greg Lynn Form建築所都因為他們的立場問題而被剝奪參與競賽的權利,這三家事務所也只是滄海一粟。而競賽本身更應該注重的不應該是設計品質本身麼?

雖然這一方案本身令人失望,但美國媒體仍寄希望於此事能夠引起一場更為活躍和公開的爭論,而爭論本身將有助於切實提高美國所致力於的提升其民主、開放的文化形象。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