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虎年話虎——虎形象的藝術衍生(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2-03 15:15:03 | 文章來源: 每日新報

高景林 虎字書法  

許多書畫家喜歡書寫一個大大的“虎”字,在虎年書寫“虎”字就顯得更有意義。一個“虎”也被眾多丹青高手寫得神態各異。把“虎”字條幅挂在房間裏,可以起到鎮宅、提神的作用。圖為著名書畫家高景林所寫的“虎”字,可謂酣暢淋漓,氣韻十足。

以虎為主題的創作可大可小,大體量的作品有氣勢,小幅作品也可以見精神。圖為李建平創作的版畫藏書票作品“虎年大吉”,精緻中見精神。

在當代美術作品中,會借用許多民間藝術中的表現方式來表述現代情緒。這是趙奎禮創作的版畫“虎年”,作品色彩絢麗,寓意著吉祥與喜慶。

古代的虎符,象徵著兵權。

在古代的藝術作品裏,老虎的形象古樸卻有神韻。著名篆刻家孫家潭收藏有一方漢代銅印,印中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圖案,表現了一隻老虎站在高大的門闕下,其中老虎的形象簡潔生動,展示出漢代藝術所特有的風韻。在傳統篆刻中,將12生肖中的動物圖案直接刻在印文中,被稱為“生肖肖形印”,用“生肖肖形印”代替有文字年款的印文,直接鈐印在書畫作品中,會顯得更加別致。圖中圓形的紅色虎形印文,就是孫家潭特地為虎年創作的“虎形生肖印”,現代感中又頗見古意。

布老虎的艷麗與張揚,正是民間美術中“大俗即大雅”的表現。布老虎的形象源自於先人們對虎的想像,雖然現在真實的老虎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但是,民間布老虎的誇張形象還是沒有改變,仿佛一旦去掉這份充滿想像力的誇張,布老虎就會變得“沒有味道”。

中華“虎文化”源遠流長,虎的形象也很早就成為中華民族的圖騰之一。最早在中國文字中出現的“虎”字,其實就是參照老虎的形象而來,而漢語中“虎”字的發音,據説也與老虎的叫聲有關。

 從古至今,除了在傳統繪畫中的表現,老虎的形象被更多地運用到了更廣泛的領域,也有著更多的寓意。1987年河南省濮陽西水坡一帶發掘出土了一對蚌塑龍虎,距今大約6000年,它伴于一位祖先遺骨的東西兩側,堪稱是國內考古中發現的最早的老虎形象。在著名的商代後期王室祭祀用的司母戊大方鼎的鼎耳,外廓也飾著一對虎紋,虎口相向,威風凜凜。實際上,虎的形象在古代的青銅器中出現的還有很多,例如商代“龍虎尊”是我國青銅器的國寶級文物,其腹部紋飾的主題為“虎口銜人”,流失于海外的商代“虎食人鹵”,造型取虎與人相抱的姿態,立意奇特,雕琢生動,在雲南出土的“牛虎銅案”還是古滇國重要祭祀所用的大型青銅器,其造型由二牛一虎巧妙組合而成。

在古代,老虎的形象還特別出現在相關軍事用品中,借此象徵著勇猛與權力,比如在調兵遣將的兵符上面就會刻上老虎的形象,稱為虎符。虎符最早出現于春秋戰國時期,當時採用銅制的虎形作為中央發給地方官或駐軍首領的調兵憑證,稱為虎符。漢代的漆畫、畫像石、畫像磚上都發現有虎的形象,如“龍虎鬥”、“刺虎圖”等。這時虎的藝術已由單純地描繪形象,發展到描繪有關虎的故事情節了。在表現技法方面已能做較複雜的構圖,已知抓大體大貌,並提出了不能“謹毛失貌”的理論。這一時期,古代的藝人們將老虎的形象簡化、誇張和變形,給我們留下了許多質樸、生動有趣的虎圖形。

除了這種造型古樸的虎形象,老虎的形象在民間生活裏又有著另外的演繹。民間藝術裏的老虎,色彩鮮艷,造型可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布老虎。作為民間藝術的代表,布老虎的品種繁多,流傳廣泛,時至今日,民間還盛行給孩子做布老虎,寓意著孩子健康、強壯、勇敢。布老虎的形式多種多樣,還衍生出了布老虎枕頭、帽子、鞋等。

在現代美術中,老虎的形象有著更多的表現形式,我們的藝術家們正在以各種藝術形式創作出形態各異、神貌俱佳的關於虎的作品,這些藝術形象雖然各不相同,但是所表達的主題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勇往直前、生龍活虎——這是源自於心底的力量,在更多的時候,它與老虎無關,而直接描述的是我們自己的精神狀態。

文/馬馳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