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2009馬來西亞藝博會:集結東南亞當代藝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9-03 08:44:30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美術週刊 記者:朱小鈞

  2009馬來西亞國際藝術博覽會將於11月19日至23日在吉隆坡舉行。據了解,這是馬來西亞藝博會自2007年舉辦以來,招展規模最大、參展畫廊最多的一次。據了解,本次藝博會展場覆蓋了吉隆坡國貿大廈會展中心5000平方米的核心空間,來自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50余家畫廊和藝術機構屆時齊聚吉隆坡,泛亞太地區的當代藝術再次集合,將讓馬來西亞公眾看到一個動態而富有生機的藝術圖景。

  正如馬來西亞藝博會主席沈哲初所説,作為馬來西亞地區唯一的藝博會項目,如何在亞太地區現有的格局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如何在風雲變幻的藝術市場中發出“馬來西亞”獨特的聲音,如何發現和引導馬來西亞藏家的收藏方向,這些都是馬來西亞藝博會成立的初衷和一直試圖回答的問題。

  匯聚東南亞畫廊和藝術品

  經過3年的品牌打造,馬來西亞藝博會已在當地頗具影響力,2000年更是獲得了“全馬最大型國際藝術博覽會”的稱譽。“我們將立足於馬來西亞本地藝術,依託東南亞地區藝術生態鏈的建構,著眼于全球藝術品交易和收藏的核心價值。”沈哲初表示。

  本屆藝博會將對參展畫廊“提供新政策”,聚焦東南亞當代畫廊與藝術品。據沈哲初介紹,亞洲當代藝術崛起,相對地也讓東南亞當代藝術品受到矚目。各大藝術拍賣行紛紛設立“東南亞現當代藝術拍賣專場”,其中包括佳士得與蘇富比,足見東南亞當代藝術的市場正漸漸被擴大。“在這樣的藝術市場趨勢之下,第三屆馬來西亞國際藝術博覽會更著重于區域內的當代藝術推廣,以更低的門檻向東南亞地區的畫廊招商,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尼、菲律賓、越南、緬甸等地。”他透露,今年馬藝博將以畫廊的專業運作模式和其代理的藝術家為標準,對參展的馬來西亞畫廊做出更嚴謹的篩選,以提高博覽會的整體素質,使收藏家的藝術投資獲得更大回報。

  事實上,通過藝博會展覽和媒體的推介,新媒體藝術對於歐美和中、日、韓而言已不陌生。然而,東南亞區域的收藏家與藝術愛好者們對於新媒體藝術的認識尚屬啟蒙階段。因此,本屆馬藝博將特設新媒體藝術展示專區,以推廣新興藝術,從提升認識到漸漸向欣賞、收藏的階段推進。

  “另外,今年馬藝博將籌劃觀眾互動式的非營利活動,通過大眾的參與,讓藝術從名詞變成動詞。”沈哲初説,藝術欣賞對區域內的愛好者而言,多半局限于瀏覽美術館、畫廊等靜態的、屬於精神層次的活動,今年馬來西亞藝博會將打破這一靜態局面。

  馬藝博“方向”何在

  當下,藝博會如雨後春筍,背後無疑是關注當代藝術的“熱錢”在起作用。經過兩屆博覽會的歷練,以沈哲初為首的馬來西亞藝博會組織團隊也在探索——藝術熱的背後到底是什麼?藝術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經過前兩屆博覽會,每次我們都會欣賞到具有很高藝術水準的作品。”沈哲初説,“我們深深地認識到把全世界的當代藝術帶到吉隆坡,會幫助馬來西亞的藝術愛好者,讓他們也可以在多樣綜合的資源中擷取自己喜歡的藝術品收藏。同樣,藝術博覽會的舉辦對文化交融也是一種促進,這在新加坡和印尼已經得到證明。”

  已經兩次參加馬藝博的一家新加坡畫廊負責人麥克説:“我認為馬來西亞畫廊博覽會是了解亞太藝術市場變化的一個窗口。這是一個具有商業價值和學術意義的重大項目,塑造著和影響著今天的世界藝術市場生態,其特徵不僅表現在不斷刷新的藝術品價格上,更表現在收藏家的藝術接受方式、市場表現以購買能力等諸多方面。我們去年參加了這個盛會,受益匪淺,我盼望著今年11月份再次來到吉隆坡。”

  對此,沈哲初深有感觸:“來自其他國家、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和畫廊,已經表現出對博覽會的興趣,這些作品背後隱藏著極為不同的文化,經常會給我們帶來啟示。從以往兩屆博覽會來看,我們確信正在全力打造一個自由的藝術交易場所。”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紀念新中國成立一週年 第一本國慶聯合特刊(圖)
· 為何上海畫廊大多都"短壽"
· 藝術騙子的伎倆 從台灣陳裕豐案得到的啟示
· 當代藝術是什麼?閃耀的“上海當代”北京之夜
· 第36屆巴黎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