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舞臺

音樂節現場:中國音樂産業將迎來春天?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4-08 09:11:51 | 文章來源: 新浪娛樂

 音樂節現場:中國音樂産業將迎來春天?

熱波傳媒CEO李岱

當國內産業人在抱怨中國音樂産業還處於寒冬的時候,來自世界其他國家的掘金者們,早已將目光投向了這片正待開發的土地。近年來,在一些重要的國際産業會議上,都發起過以中國音樂市場為核心話題的討論,如由國際音樂經紀組織(IMMF)舉辦的MIDEM,以及將在香港舉辦的Music Matters 2010,來自中國音樂産業的核心代表們都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

受國際矚目的中國音樂産業

本週剛剛落幕的美國的SXSW音樂節,已經在奧斯丁舉辦22屆,對於國際國內業內人來説都不陌生——每一年這個時候,全世界的音樂廠牌和音樂節主辦方都會飛來這裡,進行藝人的發掘和推廣。今年SXSW論壇以“中國能否建立更好的音樂産業”為題進行討論。在人們看來,整個音樂産業正在面臨洗牌。網際網路和盜版夾擊的中國音樂産業在這一轉型過程中,將更敏銳地嗅到新的商業模式。今年一共有Carsick Cars、小河、P.K.14等6組新銳藝人和樂隊,登上SXSW舞臺相,這多少意味著中國搖滾樂在國際化道路上更進了一步。而無論是到中國音樂市場上來尋找消費者售賣産品,還是投入資金用中國製造的音樂産品出口海外市場,任何一種模式都還不足以證明其穩定的可借鑒性。那些置身於中國音樂産業多年的國內産業人的經驗和觀點或許能夠提供人們更多的參考。

數字音樂還是免費午餐

太合麥田的老闆宋柯對於中國唱片工業早已不抱希望,他説自己從華納出走,主要是為了做數字音樂。理工科出身的宋柯説自己對新技術比較敏銳,他認為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普及,數字音樂有了商業化的可能,“傳統唱片工業在新技術面前簡直一無是處”。談到音樂産業的未來,他認為音樂産業將被其他産業融合,很可能主要依附於電影、電視、網遊、舞臺劇等其他産業。

對於歐美唱片業來説,正經歷著從傳統唱片向數字音樂過渡的時期。

以新力唱片公司為例,目前CD銷售佔音樂銷售額的60%,但到2013年,這個份額預計將降低至20%,剩下的部分將由現場為主的音樂服務、鈴聲和音樂下載為主的數字音樂所囊括。但對於中國的聽眾來説,網際網路“共用”與“免費”等於同一個概念,購買數字音樂在多數人看來有些多此一舉。

演出成為藝人主要收入來源

縱觀歐美音樂産業,巡演已經成為其主要的收入來源。2009年,Billboard公佈的音樂藝人收入排行榜上,U2樂隊以總收入1億9千萬高居榜首。大部分收入都來自在“360度”世界巡演的收益。相同的情況發生在麥當娜身上,2008年她進行了Sticky &Sweet世界巡演,總收入達1億2千美金。這一紀錄的保持者,滾石樂隊在2006年舉辦“石破天驚”世界巡演,幾近場場爆滿,其收入90%來自這次巡演。據統計,全球音樂現場在過去13年保持著年均12.5%的增長速度,目前歐美藝人演出的收入已達其整體收入的75%。

國內傳統唱片銷售顯得更為慘澹。以香港樂壇公佈的唱片銷售榜為例,2009年張敬軒的《My 1st Collection》以5.3萬張的銷量位居榜首,而這還只是一張精選輯。事實上以新專輯的標準來算,謝安琪銷量約為3萬張的《Binary》才是最高銷售量。李宇春在2009年風光無限,最後唱片收入只有200萬,僅佔全部收入的2%。與此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她在2009年開的兩場演唱會,收入達1400萬。

據北京演出行業協會透露,2009年,本市61家營業性演出場所盈利達9.33億,比上一年增長了59%。

音樂節經濟

熱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創始人李岱對於中國現場音樂的發展寄予了高度的期望。汶川地震之後,在與當地政府接觸的過程中,李岱發現對方正在尋找一種方式,減輕地震災難給人們留下的陰影。於是,這位曾將Channel V音樂臺深植人心的女創業家,就在2009年五月將熱波音樂節帶到了成都。僅三天時間,音樂節的人流量就已達到15萬人次,啤酒商和擺小攤的老闆將價格提到二倍、三倍,仍是供不應求。正因為五月份熱波音樂節,新都地區五一房産銷量達8000萬,直接拉動周邊産業經濟大幅度上漲。新都地區成為當年四川五一黃金周旅遊收入最高的地區。這一系列的數據讓人們對這個音樂節這種新興的産業模式産生了強烈的期待。舉辦首屆熱波音樂節即能自負盈虧,在別人看來,這都是該偷著樂的事情了。對於音樂節收支平衡,李岱並不覺得慶倖。以她在音樂産業摸爬滾打多年的經驗,做熱波音樂節已經有了相當充分的考量。經驗告訴她這裡面藏著寶藏。

現場音樂大勢所趨

從2009年上半年院線票房收入分析,相比上一年同期增長39%,“一方面,有大量資金注入電影産業,但更為主要的,還是證明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已經讓人們具備了這樣的消費能力。”李岱説,現在電影院門票一張大概在30至50元之間,設備品質高的,《阿凡達》那樣在3D院線放映的價位也就一百多塊。觀眾有能力承受這樣價位。

目前LIVE HOUSE的演出和國內音樂節在定價上跟影院定價相差不大。特別是在一線城市,年輕人已經習慣了在週末去和朋友看演出。以大概100元錢的票價來算,白領階級將成為這個消費的主要群體。

“願意去現場看演出,也還是觀眾對消費體驗的要求提高了。”李岱説,網際網路在國內普及多年,過去以下載mp3為樂的聽眾,對於膨脹的資源已經失去新鮮感。音樂品質成為更為重要的標準。理所當然的,聽眾開始離開電腦,去現場享受更棒的音樂體驗。

音樂節之春

今年五一期間,熱波音樂節、迷笛音樂節、草莓音樂節、易縣音樂節……每當長假到來,國內又將掀起新一輪的音樂節熱潮。

對於音樂節,李岱有她長遠發展的考慮。她認為,從以往的經驗看,目前音樂節仍主要以年輕人為居多。作為音樂節的主辦方,她覺得應該從長考慮,如何將好的公益理念融入音樂節當中,為此有了“我在乎”這樣主題關懷。

“像在丹麥歷史悠久的Roskilde音樂節和盛名遠播的英國的Glastonbury音樂節,每年都會與很多公益組織合作,來推動公益事業的發展”李岱説,“評價一個音樂節的價值,不僅僅要看它的贏收,還要看它為周邊經濟的發展和對整個社會帶來了多少附加價值。今年熱波音樂節將繼續與包括成都血液中心、成都殘聯、多背一公斤等國內十多家公益組織合作。”

在一部分人看來,音樂節還是泡沫經濟,但泡沫總是會破裂,成為歷史。而另一部分人,他們信誓旦旦,傳統唱片工業崩塌,數字音樂無人買單,都不是問題。

音樂現場,特別是新生的音樂節,也許能讓春天來得更早。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相關文章
· 2010年北京迷笛音樂節演出全陣容公佈(圖)
· 張震岳蘇打綠領跑2010熱波(成都)音樂節
· 第九屆330金屬音樂節暨窒息樂隊新專輯首發式
· 窒息新專輯封面發佈 全力籌備330音樂節
· 2010吉他中國音樂節 吉他盛宴將隆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