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舞臺

民營劇場爆髮式增長 孟京輝唱衰“小劇場狂潮”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2-25 14:22:02 | 文章來源: 新京報

民營劇場爆髮式增長 孟京輝唱衰“小劇場狂潮”

繁星戲劇村正門口

民營劇場爆髮式增長 孟京輝唱衰“小劇場狂潮”

聚敞藝術中心的紅方劇場

大年初一,小劇場賀歲劇《我的老婆你別動》在北京西直門楓藍國際小劇場首演,該劇出品方戲逍堂話劇工坊終於結束了長達四年的遊擊戰。有了自己的主場地後,為了吸引老顧客的光臨,戲逍堂開張大戲從劇名到劇情也延續了以往的商業風格。其實從去年開始,像戲逍堂這樣另起爐灶自己建劇場的民間團體或個人還有很多,比如去年底,位於東城區的“聚敞藝術中心”、西城區的“繁星戲劇村”、崇文區的“麻雀瓦舍文藝匯演中心”先後開業。據記者了解,今明兩年將有更多的新劇場涌現,這其中僅朝陽九劇場就計劃擴充至少七個小劇場,此外世貿天階、國貿、東直門、新街口等各區域地標建築附近也都有新建劇場的傳聞。北京演出市場正在迎接一個“劇場狂潮”時代的到來,可是創業容易守業難,在還沒有成勢的北京劇場市場,誰能在新一輪的洗牌中成事?北京劇協秘書長楊乾武説,未來新劇場的競爭將“拼的是劇目,拼的是口碑”。

新從業者·有信心

“劇場數量變多可能是把雙刃劍。”對於劇場狂潮現象,國家話劇院副院長王曉鷹有獨到觀點。他的這句話實際上一語擊中現在小劇場增加之後面臨的問題。

隨著小劇場的增加,北京小劇場作品這兩年也在不斷地增加。有資料顯示,2008年,北京的小劇場演出場次就已高達2000多場,是大劇場的兩倍。而去年,北京、上海兩地小劇場新作合計達70余部。

但數量的增加卻並不都是好事兒。王曉鷹認為,劇場數量的增多能擴大觀眾群體的數量,並逐漸提高觀眾的文化品位。可是反過來看,如果劇目品質一味停留在低俗、逗樂的層次,這種迎合市場的方式卻是一種掠奪性地開掘,會把第一次進劇場的觀眾的胃口一開始就搞壞。而北京目前的小劇場話劇品質參差不齊,精品缺乏,王曉鷹認為如果劇目品質不提高,流失觀眾的危險也會存在。

青年導演黃盈的形象比喻也直指作品品質問題。他説,如果將觀眾看成喝酒的人,劇場看成杯子,創作者看成酒。那麼現在最需要警惕的問題,就是杯子裏的酒的品質能否吸引更多的人來喝。“在一股賣酒熱潮退去時,空剩一片殘杯冷盞是所有人都不願看到的。所以,熱衷於興建劇場的同時,我們是不是也應該熱衷一下創作水準的發展?”黃盈説。繁星戲劇村 2010年大幹一場

不久前,“繁星戲劇村”剛剛結束了年底的演出項目,現在年已經過完了,新的戲就要開工,“繁星”的人正利用這段時間積攢精力,因為2010年他們要鉚足勁大幹一場了。

“去年底到現在開業兩個月,我們經營還可以,開業演出季17部戲176場次,繁星自己投資的原創就有七八部,如今知道繁星和來看戲的人越來越多。”繁星戲劇村的宣傳人員夢丹告訴記者。“如今繁星最高的票價定位在380元左右,新開業還有八五折的優惠活動,如今他們已經攢了二十多部戲,春節過後這些劇組就要陸續進村排戲和演出。”

聚敞藝術中心耐心做劇場園區

與“繁星”開業就張羅演出不同,前後腳開業的“聚敞藝術中心”就顯得十分“冷靜,“我們的目標是用自己的優勢做一個大的園區概念,而不是單純租劇場,因為劇場只是一個空間,裏面裝什麼,才更重要。

相比較別的劇場大張旗鼓佈置演出,我這兒沒有好的節目,寧可空著。”聚敞藝術中心負責人之一老象的話,似乎顯得財大氣粗,但其實作為民營劇場,花的都是自己的錢,怎麼可能沒有壓力。

在戲劇圈打拼了十多年的老象看來,做劇場要的就是耐心,他希望確立一些跟別處不一樣的特色。“當年的人藝小劇場,還有東方先鋒劇場,起碼要養兩三年,開業就想火那是餐館,劇場還要慢慢來”。

麻雀瓦舍戲劇音樂跨界發展

同老象一樣沉住氣的還有一個月前剛剛開業的“麻雀瓦舍”,其藝術總監一弛是個愛好舞臺藝術的電視編導,雖然初建劇場的想法源於創作劇目延伸出來的一時衝動,不過既然下了決心,一弛對藝術品質的要求一點不含糊,半年前就在四處尋找開幕戲的他,如今也沒確定最為合適的,好在那裏的定位與“繁星”和“聚敞”都有不同,除了兩個小劇場還有可以做音樂現場的live house,於是“live秀”便是他開業後聚人氣的主打,至於戲劇,一弛表示“可望而不可即”,還是慢慢來的好。

記者觀察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其實如今新開業的民營劇場都有一個特色,就是在硬體上下狠功夫,比如 “繁星”,除了現代風格的裝修以外,還有自己的餐吧、書吧和展廳,“聚敞”同樣也是如此。可是硬體好了,人氣能否跟上還是問題。就像鄒靜之的龍馬社,之前面對多個可供選擇的演出場地,還是發出了“人氣劇場難租”的感慨。

老經營者·潑冷水

孟京輝(經營蜂巢劇場)

不怕多只怕死得快

“他們所有新人都沒戲,你知道為什麼?硬體吹得再牛,沒有軟體都不行,哪個劇能像《戀愛的犀牛》、《空中花園謀殺案》這樣在蜂巢劇場演數百場?哪個劇場能專門弄劇本?沒那麼簡單,他們都是白學,瞎學。”對於如今蜂擁出現的新劇場,導演孟京輝以一貫憤怒的口氣表現了他的不屑。

孟京輝是從 2008年開始選擇自己經營劇場,地點在東直門,地理位置優越。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許可以説他是後來“劇場狂潮”的始作俑者之一。雖然做劇場讓他作為藝術家的身份變得不再單純,但製作成本降低,再加上本身的品牌效應,所以這種付出孟京輝認為是值得的,比如去年一年,蜂巢的演出場次就達到270場。不過在孟京輝看來,後來這些“追隨者們”,也許不久後就會死得很慘。

“蜂巢的戲,五分之四是我的,我來進行開發,別人絕對沒戲。我就是先把氛圍做出來,然後選擇軟體往裏插,比如青戲節就是一個軟體,但它不雜,有強烈的個人風格,這是我需要的軟體。”孟京輝説。

樊欣穎(經營朝陽九劇場)

以擴張應對新晉競爭者

記者從了解中得知,小劇場數量的增加,並未對原有的小劇場造成負面影響。孟京輝那裏自然不用多説,比如北京人藝實驗劇場,據人藝介紹,今年的檔期依舊全部排滿,還有東方先鋒劇場和朝陽九劇場也和往年一樣搶手。

而在新劇場日益涌現的同時,老牌劇場也在利用自身優勢擴張勢力範圍,參與新一輪競爭。這方面,如今九劇場最為積極,劇場相關負責人樊欣穎告訴記者,九劇場創建之初就已制定了三個“五年計劃”,“第一步確立品牌,第二步做觀眾分層,第三步做劇場群落概念。”

另據她介紹,現在九劇場的第三個五年計劃已著手策劃,雖然今年朝陽區CBD整體東擴直接影響九劇場,但新的劇場也有望今明年逐步落實,範圍更是由九劇場原址擴大到798藝術區和鳥巢等地,而僅鳥巢一處就計劃再建五個小劇場。

記者觀察

記者採訪有著20多年劇場經營經驗的先鋒劇場經理傅維伯時,他對於新劇場未來的定位和管理的忠告可謂一針見血。他表示以後劇場間的競爭一方面是拼管理,另一方面是拼經營定位和資源優勢,這就如同經營一家企業一樣,而最終誰能堅持自己的品質、和創作者溝通好、建立觀眾信任的平臺等都將決定一個新劇場能走多遠,這方面還需要向前輩多取取經。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相關文章
· 話劇《鹿鼎記》笑點多 一分鐘笑三次
· 話劇《關係》2月28日人藝實驗劇場上演
· 話劇《我愛你》讓你體驗男人裝似的愛情
· 評論:話劇圈流行之怪現狀 偏“黃”惡俗流行
· 陳佩斯話劇《老宅》2月4日解放軍歌劇院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