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主體:不動聲色——後娜拉時代的女性態度與現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6-11-05 11:17:29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1917年,挪威著名的劇作家易卜生因為魯迅的介紹而為中國人所知。他的《玩偶之家》以及該劇女主人公娜拉作為女性覺悟和解放的象徵在中國家喻戶曉。魯迅曾寫過:娜拉出走以後怎麼樣?

  如果説在家庭中,女性面臨著人的尊嚴和獨立的問題,那麼走出家庭就意味著面臨社會急劇變化所帶來的更多、更尖銳的問題——家庭問題,性別問題,兒童問題,還有更重要的社會問題、全球化問題。這些問題並未在走出家庭後就能順理成章地得到解決,而是在每天每日的遭遇中,因此必須冷靜勇敢地面對它,思考它,處置它,從而找到女性解決社會問題的終極方案。

  娜拉出走在某種意義上標誌著後娜拉時代的開始。

  後娜拉時代強調主動的主體。強調採取合作的、積極參與的策略,正視她們所看到的事實;同時以高度的情感來看待她們的地位,以理智來約束創造一個世界的需要,成為社會積極的建構者和創造者。

  後娜拉時代意味著“去中心”的女性主體意識的強化。消除差異、消除分化。男性不再是中心,女性也不再是邊緣。在這種性別的消解和解構中,求得女性主動的自主。

  後娜拉時代意味著不動聲色。“不動聲色“的本意是沉著、鎮定。在這裡有兩重意思:一是女性在表達她對世界的思考時,不再用表面的眩目、大聲的吶喊、流淚的哭泣來吸引觀者的眼球,而是用女性獨有的內在的、冷靜的、思想的力量,此為不動聲;二是不再用裸露的身體和感官來表達一種私密的“小”,而是以沉靜的思想和智慧,介入公共生活的“大”,此為不動色。

  挪威作為一個高度社會福利保障、高度完整、高度民主的國家,其社會環境、人文歷史傳統、經濟發展的狀態與中國完全不在一個層面。對挪威的女性來説,可能更多地要面對健全的社會體系下人的異化,精神的方向感的迷失,及來自精神方面的張力和壓迫感;而中國則處在社會轉型時期,處於貧富懸殊、城鄉分化的裂隙中,女性在被時代洪流的裹脅中充滿了焦慮、競爭感,此時她們不但要思考人的主體,還要面對殘酷的生存。但毋庸質疑的是,她們都身處於消費社會、傳媒時代以及全球化的情境下,面對著急劇變化的社會現實,面對急劇動蕩的文化語境,面對都市生存問題——孤獨、生存焦慮、人際關係淡漠、精神溝通困難等;面對環境問題——能源快速消耗、無法逆轉的污染:兒童問題——物質化、自我中心、信仰迷失、過早的成人化和人際的疏離;全球化問題——資本的強勢和文化的佔領和認同,跨國公司與社會變革及西方模式與本土經驗。因此她們對社會現實與真實問題的關注,對於人的生存境遇和精神狀態的關注,有著不謀而合的內在的一致性。

  本次展覽是中挪兩國女性當代藝術的第一次展示和交流。因此我們看到,她們面對的問題是共同的,也是有差異的。她們在藝術中呈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手段、地點與媒介也是有所不同的。此次展出的挪威、中國兩國十幾位藝術家的作品,其共同特徵是從更廣泛的社會層面與現實發生關係,站在一個主體的立場對社會現實進行全面的感受、理性的分析和深刻的思考,以一種 積極參與的精神,非激進式的方式體現了藝術家們的主體覺悟,以個人化的生存感覺和社會化的感知方式和表達方式,體現了具公共性的自覺的態度和不妥協的立場。

  本次展覽作品廣泛涉及了90年代以來的藝術議題,對後殖民、全球化、都市化、現代性、人性、消費文化作了進一步關注和拓展,強調直面社會現實並高度參與,挖掘作品深思熟慮後的內在力量。強調藝術家鮮明的主體意識、個人立場,張揚其個性。 作品類型涵括繪畫、雕塑、裝置、錄影、攝影等。

 

策展人/ 王寶菊
CURATOR/ WANG BAOJU

參展藝術家/ARTISTS
中國/陳妍音 崔岫聞 董姝茜 胡柳 彭禹 秦鳳玲 孫芙蓉

挪威/NORWAY BODIL FURU GILLIAN CARSON INGHILD Karlsen INGRID BOOK & CARINA HEDEN MARIANNE HEIER MARIANNE HESKE SIRI HERMANSEN

本次展覽由今日美術館主辦,挪威王國駐華大使館、挪威當代藝術辦公室協辦。

開幕式時間/ 2006年11月4日 15:00
OPENING/ NOV. 4,th ,2006 15:00

展覽時間/ 2006年11月4日----12月3日
DURATION/ NOV. 4th ---DEC. 3RD , 2006

展覽地點/ 北京今日美術館(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路32號)

“中挪女性藝術展”今日美術館開幕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