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從來都是很難界定的敏感體驗。不管是對聲音、對視覺,還是對時間和空間而言,藝術都有多重的可能性,藝術是一個流動的概念。
今天,我們需要更多對藝術的體驗式的親近感,要跨越認知上的多重隔閡。在中國,成功地運用多元的藝術形式表達和挖掘自我體驗的藝術家為數不多,我相信他們是當代藝術領域的新生力量。作為中國當代藝術跨界的先鋒潮流人物,很多年輕藝術家呈現了中國當代藝術領域中藝術多元化創作的一個基本層面,同時也帶給當代藝術界更多有關“可能性”的思考。
事實上,不少美術館正在做很多這樣的工作,推出很多實驗和先鋒的展覽。對美術館來説,自身就是一個藝術展現平臺,應該為一切藝術形式提供創新和探索的平臺,不單單是要為經典藝術服務,更要為實驗藝術和先鋒藝術鋪路。
近幾年,國內也有很多關於實驗和先鋒藝術的評選,雖然在操作上還有一些不足,但總的來説是越來越好,調整得越來越規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但是這也意味著挑戰,因為好的藝術家不能反覆被評選,這就需要發現新的藝術家,推出一些有成就、有影響力的藝術機構,而推動者需要有藝術判斷力和價值眼光。
我曾在新疆做了新疆當代藝術雙年展。做這個展覽有很多原因,一是我到了新疆之後發現那裏創作比較單一,基本上都是畫寫實的、走傳統路子的。二是新疆有很多年輕藝術家原先在北京做當代藝術做得很出色,但新疆相對來説還是比較閉塞,展示的機會和內容都比較少。還有一點,就是展覽能對新疆的藝術創作産生作用,做這個雙年展更多是為了突出這個意義。
在做法上也體現了以上的思路。比如説請的都是國內大牌的藝術家,因為當代藝術家有很多作品讓人一下子看不懂,當人們看到年輕人的作品就會覺得是在進行實驗性創作。反觀這些成熟的當代藝術家,他們在國際上已經很有名了,也做了這麼多年的藝術,就有一定的文化意義。儘管對他們的作品大家也會存有疑慮,但不會馬上否定,而是會思考這件作品的意義和目的。所以展覽選擇的藝術家都是比較成熟的當代藝術家,而且人數也不多,當時在操作上我首先考慮的是觀眾的接受度。
在地理位置上,新疆是古代絲綢之路上重要的連接點,它的地理位置很重要,作為聯繫西亞和歐洲重要的連接點,可以帶動周邊國家文化藝術的發展。事實上,未來新疆美術館的定位也是如此,要建成中國與亞歐現當代文化藝術交流的橋梁。可以説,國家的發展和新疆經濟戰略發展是相匹配的,中國地區的美術館一定要跟該區域大的發展戰略相匹配。這樣的話,其投入的作用就不簡單的是美術上的意義了。它能夠帶動地域文化藝術的發展,並且還能夠間接性地帶動經濟的發展。
雙年展,尤其是學術性很強的雙年展通常不是一個主題,而是需要幾種不同的觀點。威尼斯雙年展就是如此,每個國家都有一個館,風格各不相同,主題也不一樣。在一個大的主題裏面,一定要帶有藝術探索性的東西在裏邊,然後再思考其他方面。
當代年輕人的藝術創作往往更開放、思路更開闊,先前的藝術家更關注一些社會問題,但是年輕藝術家關注點就特別多,有關注社會的,有關注個人的,也有關注各種空間的,包括科學的,這是一個特別大的變化。再者,年輕人在創作上更活躍了,他們的創作熱情很高,本想著很難從這些年輕藝術家中找到好的作品,但事實並非如此。從年齡上講,30歲是一個分界線,在嚴格意義上,對藝術創作年齡劃分不是一個硬性的東西,一個人在創作過程中可能會經歷幾個時期,有的可能在40多歲開始出成績,在50歲或者60歲時成就很大,在中國這樣的現象很多。雖然對於不同藝術家而言,年齡的限制有所不同,但不能否認的是 30歲以下是一個年輕人思維最活躍、成長最重要的時期,在這個時期支援他們,對他們的未來肯定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另外一點,我一直在關注並重視實驗性、學術性、創造性。我在做當代展的時候,一直思考的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展覽如何具有學術性和創造性。結合美術館整體發展的定位,展覽一定要做成學術性的,這樣才有未來,才能符合當代美術館的概念和方向。
美術館出於自身的責任,需要對藝術的生産方式、藝術生態中各種新的觀念進行思考和判斷,什麼樣的作品才能進入這個美術館,進入後怎麼去實現藝術的推廣和展示,在專業上美術館需要做很多工作。比如,美術館推出的各類藝術獎,它的推薦委員會專家大多來自藝術院校,還有比較成熟的當代藝術家以及國外的策展人等,最後的評選必須由每一個行業的代表共同決定,雖然舉辦展覽、評出獎項等大家表面上看到的是美術館在肯定某種創作,但其實是學術界不同代表共同做出的選擇。
我們都知道,陳丹青一直在批評當代藝術,他自己在畫一些比較寫實的作品,但陳丹青對實驗藝術很感興趣,他認為最年輕的實驗藝術也是最有力的。他每次都説自己過時了,説年輕人做得好,尤其是這種實驗性的藝術。還有現在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因為他過去曾在中國美術館做館長,所以大家以為他做傳統的藝術展覽比較多,實際上他對當代藝術很關注,在國外策展時往往最感興趣的都是當代藝術家,做的大多也是具有國際視野的藝術展。
還有一個特殊現象,中國和國外不太一樣,國外的實驗藝術都在社會層面,而中國的實驗藝術都發生在學院。近年來,中國美協成立了實驗藝術專業委員會,中央美院成立了實驗藝術專業,並做了實驗藝術展,中國美院等也都在做實驗性的藝術。在中國,實驗和先鋒藝術有一個很好的環境,年輕人的實驗性很強、很活躍,學院提供了一種教育體制,美術館可以提供更加廣闊的平臺,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鼓勵對藝術的探索,鼓勵藝術發揮其最本質的力量——創造力,並把這種力量不斷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