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聲音

皮道堅:當代藝術絕非全是觀念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5-27 13:06:21 | 文章來源: 羊城晚報

美術評論往往被認為是市場行為的“風向標”,而學術上的熱烈討論,多數情況是在為下一個目標板塊預熱。新一輪學術展覽與市場行為表明,當代水墨無疑是2013年藝術業界關注的焦點之一。

近年來,作為當代藝術話語的建立者,西方人開始對中國當代水墨藝術家群體再度表現出濃厚的學術興趣,而他們的研究也超越藝術評論本身。

據目前的資料顯示,歐美重要的美術機構已經策劃了多個以中國當代水墨為主題的展覽,如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正在籌備的重磅展覽“水墨藝術:中國當代繪畫的前世今生”,將在今年12月正式面向公眾開放。

在此前,大英博物館的“現代中國水墨畫展”、法國吉美博物館的“文人石與中國藝術創作之路”、波士頓美術館的“與古為徒:十位中國藝術家的回應”,等等。

早在12年前的廣東,皮道堅與王璜生在廣東美術館策劃“中國·水墨實驗二十年:1980-2001”,被當時認為是對前二十年新水墨探索進行的一次學術梳理。在皮道堅看來,此番水墨熱潮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文化情境已然不同。

他説:“當時有一批藝術家打出實驗水墨的旗號的時候是不被理解的,傳統派認為他們離經叛道。但是像西方引進現當代藝術的那一批前衛藝術家,又認為中國的水墨藝術不可能走向世界的,水墨這種媒材不具有普遍性,沒有辦法表達現當代的水墨感受。”

“80年代李小山就説中國畫已經到了窮途末日,到了90年代又有了這樣的爭論,實驗美術已經爭論了很多年,已經超出了美術界的爭論。現在看來我們在那個時期爭論的問題,我們希望把新的水墨語言實驗,把實驗水墨作為一個切入點來推進中國當代藝術的創造,現在文化情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記者:當今天的藝術家回到傳統中找一些新的可能性時,不難發現前人已經做得非常好了,今天或難企及。那麼,在當代水墨中的“當代”是什麼?

皮道堅:首先一個當代人,做出來的藝術才是當代藝術。生活在當下,是一個數位化、全球化的時代,我們會遇到生存的種種困惑和苦惱。那麼當代藝術就是在這樣一個立場之中來進行表達。

第一點,當代藝術它必須立足於當代。第二點,所謂的當代藝術不同於傳統藝術的地方,就在於它的文化開拓性、批判性。也只有具備這兩種品質,才能算得上是當代。如果只是對傳統進行沒有生殖力的延續,像今天很多浮躁的筆墨,完全地模倣前人,還有什麼意義?

這就談到你剛才説的那個問題了。古人做得好,但古人生活在他們的時代,而今天的時代有今天的語言方式、文化內涵,都和古人不一樣了。我認為當代藝術,它就是一種當代的表達。

魯迅在給陶元慶的展覽開幕寫過一段話,對我影響很深。“以新的形,尤其是新的色來寫出自己的世界,而其中仍有中國向來的魂靈。”這靈魂是什麼?就是中國的哲學思考。它的思維方式,在水墨藝術裏面就顯得最為明顯。這些年,我喜歡強調的三個概念,水墨性、水墨精神和水墨方式。這實際上是和文化密切聯繫在一起的,這樣的當代創造是西方人沒有的,你對這個世界是有價值的。你真正這樣做,人家就會重視你。

記者: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您已經關注水墨當代性。當時關注水墨當代性和今天有什麼不一樣?

皮道堅:當時推動實驗水墨,主要是把實驗水墨作為一個切入點,讓大家認識到這樣一條思路,或者這樣一條路徑:水墨對於重構我們現代性的意義。

這樣做並不是要大家都來畫實驗水墨,全世界都來畫水墨畫,把水墨畫向世界推廣,並不是這樣的。在談到水墨意義的時候,我們在其他的領域就會思考這個問題,關鍵問題是傳統和當代的關係,如何利用傳統的文化資源來進行現在的創造,如何促進傳統像現代的轉化,關鍵是這個。

現在水墨領域也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從實驗水墨以後,水墨領域真正出現了一種多樣化。有傳統的,有學院的,有前衛的或者現代當代的。而且這幾者之間,也不像原來那樣“你死我活”,革新和保守之間誓不兩立。現在的情況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些畫傳統的人吸收一些畫實驗水墨的方法,而很多實驗水墨畫家回望傳統,從傳統裏面吸收東西。這都是好事。

記者:對傳統媒介進行當代轉化是當下藝術實踐的一個方向。那麼您如何看待藝術向多媒體形式發展的趨向?

皮道堅:多媒體一定會成為比現在更普及的藝術載體,但是載體不是一切。

如果熟悉藝術史的話,就會知道,從原始社會到現在的媒介是一步一步不斷地發生變化。原始社會的媒介是黃土、陶,到了漢代畫上磚,到了魏晉時期出現了卷軸畫,然後出現了宣紙,然後出現了新的藝術媒介。埃菲爾鐵塔的出現,讓鋼鐵也成為藝術的媒介。那麼,多媒體肯定成為未來藝術表達的一種重要手段。

這種變化就像現在,紙質書將來會被電子書所取代,所以有很多熱愛傳統文化的人很不忍這樣。但是這個是沒辦法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歷史的發展就是這樣的,所以新的藝術媒介會不斷地涌現,現在只是説多媒體,將來還會有比多媒體更新的媒介出來。

新的技術會不斷地改變我們的藝術語言方式,但是變中自有不變。精神性的東西,靈魂的東西,它是相對會不變的。

記者:其實就是説,水墨精神重於水墨本身。

皮道堅:對,就是在這樣的作品裏面,它也可以融入水墨性,體現水墨精神,甚至可以採取水墨的那種方式來做動畫。

同時,媒介本身有它自己的特質。優秀的藝術家懂媒介,懂媒介的性格。他能夠把媒介發揮到一個極致,這也是藝術家值得我們欣賞和尊重的地方。好的藝術家對媒介的體會都是深刻,無論是水墨、油畫,還是陶藝,都是這樣的。所以不要認為當代藝術全部都是觀念。

記者:如今,在談論當代水墨時,市場的動作之大,以至於人們的眼光都被之吸引。現在再談當代水墨,是學術在為市場的造勢嗎?

皮道堅:學術應該保留學術的獨立性,學術應該去影響市場,不應該讓市場影響學術,我覺得這是知識分子起碼的知識分子的立場。

我覺得,市場有它自己的規律。市場起到什麼作用呢?它能夠起到讓藝術傳播推廣。藝術生産和藝術消費它們中間要有些環節,除了藝術機構、美術館、博物館、畫廊都要,畫廊就是市場,所以它能夠推廣。市場應該是有序地運作的。

中國的自由經濟剛起步,它是混亂的。追求精神生活的人是少數。所以更要堅守自己的內心。毀掉的只是那些意志薄弱的藝術家。時間長了以後,自然而然地會見分曉。我覺得長遠地來看中國文化是有希望的,目前來看,我都很悲觀。

同時,不要把市場妖魔化,市場可以促進藝術的發展。問題是需要有一種學術的引導,要有一種批評的力量,不要把事情都絕對化了。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