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者:朱悅嘉
受訪者:賈方舟
記者:請問您是怎樣定義策展人這個職業的?
賈方舟:策展人這個概念在西方實際上是體制化的一種身份。一個大型學術性展覽,需要請策展人來策劃,展覽主題的確定,藝術家的選擇,包括整個展覽的安排都是在策展人的指導下完成。策展人作為西方當代藝術體制中的重要一環,它體現了一種以學術為本的展覽形態。通過策展人策劃的展覽,體現出策展人對當代藝術一些問題的把握,有價值的分析和見解。
記者:在中國許多批評家同樣承擔起策展人的角色,請問您認為批評家承擔策展的初衷是什麼?
賈方舟:我們中國的策展人體制,産生於上世紀90年代。上世紀80年代還沒有出現策展人的概念,批評家的第一身份多為編輯。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從編輯到策展人,批評家身份的轉換》,這個轉換就是在80年代批評家大部分從事在編輯崗位上,他們在編輯文字的同時也寫批評文章,擔任批評家的角色。但是89年的政治風波,迫使《中國美術報》等刊物停刊,使編輯的批評家角色沒有了話語權。
在這種情況下,批評家想對當代藝術發表自己的意見,就只有通過策劃展覽的方式,來體現自己的學術思想和對當代問題的看法。所以策展人身份就從批評家轉換到策展人,這是在中國特例環境中産生的一種需要,是時代所然,同樣也是一種學術需要。
記者:從最初的批評家到今天的策展人,您是否覺得一個好的策展人,應該兩種身份兼顧,您是怎樣看待策展人與批評家之間的關係的?
賈方舟:批評家和策展人相比較,批評家的身份更單純一些。一個人可能文章寫的很好,他就可以做一個批評家,批評家更多的是一個案頭工作,表達他對當代藝術的把握和評判。而策展人策劃和操持一個展覽,無論從主題的確立到藝術家的選擇,從資金的籌措到各項展事的落實,需要有和方方面面的人週旋的耐心以及幹練的辦事能力。但是策展人最重要也是必須有的一個能力,就是他必須具有批評家的那種批評眼光,策展人必須是具有批評家素質的人,才有可能做到。因此也可以説,策展人是既有案頭做學問的能力,又兼具實踐能力的批評家。
記者:在中國整體的藝術背景下,策展人的責任和使命是什麼?策展人在整個藝術生態中起著怎樣的作用?
賈方舟:策展人在當代藝術整體發展過程中擔當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這個角色類似于一個電影導演的角色,一個展覽做的好壞,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策展人的經驗、眼光和對問題的把握能力,這就如同一個電影,電影的好壞與導演有關。
策展人起到的作用,在總體藝術發展過程中,諸多的策展可能會構成這個時代藝術上的一種氣象,體現出這個時代藝術上大體方向和藝術作品呈現的各種可能性。
記者:中國的策展人,還面臨著哪些問題和挑戰?
賈方舟:中國的策展人面臨的問題我想主要是中國目前還不是一個策展人的體制。中國存在著一個官方、非官方,體制內、體制外,直流藝術和民間藝術這樣兩條線上的一種發展態勢。目前策展人更多的活動空間還是以民間為主,面臨的問題一個是來自官方意識形態的限制,另一個是來自民間市場資本的誘惑。所以今天的策展人必須隨時保持一種警惕,面對市場的誘惑保持清醒,盡可能不讓自己受到市場的牽引。
記者:對希望或是喜歡從事策展的中國年輕一代策展人您有哪些寄予和期待?
賈方舟:希望他們能夠把握自己,能夠在比較複雜的文化環境中,堅守一種學術姿態,以學術出發去做好這一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