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記者:三影堂為何要辦本次《攝影名師課程》?能不能簡單介紹一下課程內容?
榮榮: 《攝影名師課程》的創辦是我和我夫人對攝影的理想。中國的攝影作品一直處於缺位狀態,攝影的收藏和傳播也沒有足夠的發展。中國當代攝影的身份和作品並未得到社會充分的重視。
《攝影名師課程》每次只招收十人,並且由當代重要攝影藝術家封岩、何崇岳、蔣志、蘆迪、盧廣等作為講師。學院的上課模式有別於一般的學院課程,學生會跟老師進入到老師的工作室,不僅學習拍攝的技巧,還有選擇展覽作品、展覽作品的展示、展覽圖冊的裝訂等,這些做攝影展必備的知識。
三影堂希望通過舉辦課程希望更多的人走近攝影。希望通過我們的課程、展覽,使觀眾了解攝影背後的內涵。
藝術中國記者:在中國有很多的攝影愛好者,數位攝影手段也已非常普及,為什麼現在對攝影藝術的重視還不夠呢?
榮榮:21世紀是一個讀圖的時代,但是很多國人都是圖盲,把影像讀圖定位在一個初級的階段。中國當代的藝術已經發展的很全面了,存在著各種藝術形式,攝影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觸。在這樣的環境下,攝影作品並不缺乏,只是缺少一個平臺。在國外,很小的城市或小鎮就會有攝影博物館。他們通過利用攝影記錄歷史,並且對攝影有足夠的重視。而在國內,相應的攝影博物館,攝影研究機構並不健全。這需要政府進一步對攝影的專注和支援,同時也需要媒體更多的關注。
藝術中國記者:似乎中國很少有機構收藏影像作品。
榮榮:是的。首先,中國對國際大師的作品就很少收藏,對攝影作品本身意識不足。其次,還沒有一個健全的體系來引導大家收藏影像作品。現在的攝影被商業利用的非常嚴重,婚紗、名人照等等,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大眾對攝影藝術的理解。
藝術中國記者:現在手機等拍攝工具非常普遍,會不會削弱攝影的專業性?
榮榮:現在確實攝影設備非常普遍,並且有越來越多的人會使用照相設備。攝影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是應該好好對其價值,和內涵進行反思。攝影藝術在當代,應該記錄社會,反應藝術家的理想,注重內涵。我認為攝影是反應時代的利器。
藝術中國記者:現在有很多年輕的當代攝影家,您對這些新銳攝影家有什麼建議?
榮榮:現在的社會環境比十年前好很多,但是好的作品並不多。現在的年輕攝影家很多作品的目的性太強,都希望走捷徑。
我認為現在從事攝影其實比十年前是更艱難了。攝影變成了一個非常普及的工具,這項技術也變得非常的普遍,從越來越多的攝影作品中體現自己,是非常困難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年輕藝術家應該更踏實、更專業的從事攝影。並且我認為攝影的修煉在攝影之外。
藝術中國記者:您能介紹一下三影堂現在舉辦的葉錦添老師個展《夢•渡•間》嗎?
榮榮:我們之所以選擇葉錦添老師的作品是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葉錦添老師在電影、服裝、舞臺藝術等方面的成就受人矚目,他在攝影方面同樣有豐富創作。葉錦添畢業于香港理工學院高級攝影專業,他是攝影出身,然後再進行其他方面的創作,因此他對攝影非常熱愛。
葉錦添老師這次展覽的作品體現了對真實,和虛幻的一種探討。作品的主角是人偶,但其中穿插著真人。這算是葉錦添老師一次跨界作品的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