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別再拿雕塑開涮了!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6-24 10:23:18 | 文章來源: 《中國藝術報》

從公眾對校園不雅雕塑的種種討論,到各大高校雕塑頻繁遭遇惡搞,再到去年網友評出全國十大最醜雕塑而引發的對公共雕塑亂象的抨擊,近些年,與雕塑有關的爭議性話題可謂層出不窮。這幾天,此類爭議又接踵而至。先有陳游標、幹露露和莫言三尊裸體雕塑現身廈門大學,又有漳州碧湖生態園裏展出的一對穿著校服的男女中學生當眾“舌吻”的雕像……當一個個挑戰公眾審美底線的雷人雕塑接連出現時,是時候好好反思一下:如今的雕塑究竟怎麼了?能否別再拿雕塑開涮了?

綜觀那些飽受詬病的雕塑,它們大多呈現出一些共通的毛病:形式主義、造型庸俗、盲目複製等。這些粗製濫造的雕塑作品,或為吸引眼球、或為政績工程、或為拉動經濟,都是在各種利益的驅使下昭然面世。然而,不管出於何種目的,作為公共藝術,這些庸俗的雕塑讓民眾從一開始感受到的就是趣味的低下和膚淺,既無教化功能也不能愉悅身心,更談不上社會功能。

作為造型藝術之一的雕塑,其産生和發展的確與人類的生産活動緊密相關,但要知道,藝術的真實並不能簡單地等同於生活的真實,如果僅僅將某種片面的、負面的社會現象加以放大,不分地點不分受眾地“招搖于市”,傳遞出的就是文化精神的虛無和藝術品格的沒落,而且還散發出濃烈的拜金主義色彩,既喪失了文化引領的社會功能,又喪失了藝術的審美性,是對雕塑藝術的一種過度、失范性消費。現在的一些雕塑藝術從業者,不是過度突出自我,忽視了讓公眾讀懂的藝術美感,就是缺少獨立的思想判斷和批判意識,不僅沒有弘揚傳統文化的優良品格,反而盲目迎合低層次的文化理解和審美局限,放大了傳統文化中愚昧或低俗的一面。

很多時候,創作者之所以選擇雕塑作為其思想理念的傳達載體,看中的就是雕塑的真實感、體量感和公共性,因為這種藝術形式能更直觀地讓大眾感受到藝術的存在。但除此之外,雕塑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特性——嚴肅性,而這一點卻經常為一些創作者所忽略。事實上,不論是雷人雕塑的接連出現,還是惡搞雕塑現象的屢見不鮮,都是因為對雕塑藝術缺少最起碼的敬畏。一座雕塑的誕生要歷經多道工藝,從蠻荒之石到米開朗琪羅《摩西》手臂上的青筋脈動,從一堆爛泥至羅丹《思想者》中手掌自然下垂的充血手指,皆已證實雕塑創作中的艱辛,唯有雕塑家的智慧和熱情滲透其中,使其蘊積人的意志,材料形態在每個點上都見出生命,才能顯現活力生機和散發永恒魅力。相反,如果創作者不是潛心學習、全心投入,而是懸浮于表面、熱衷於炒作,其結果無非是徒增了一些污染社會的“文化垃圾”。(皖人)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