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韋佳:談《留學到蘇聯》展覽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3-29 14:40:16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藝術家觀看歷史老照片

韋佳

我喜歡“留學到蘇聯”這個展覽的名字,實在,簡單明瞭。這個名字告訴我們展覽是關於學習,關於在哪——蘇聯,還關於一個時代(蘇聯這個國家現在沒了)。 “留學到蘇聯”這個展覽引發的思考和問題想跟朋友們分享一下:

這個展覽可以説也就是個學生成績彙報展覽吧,儘管他們是我們的前輩和老師,當今的著名藝術家,但那時他們也就是20來歲,跟現在的研究生年齡一樣,但他們出國前沒畫過油畫,你相信嗎?到了一個語言都不通的國家的美術學院學了5年,也不用語言交流,更談不上理論探討,悶頭畫畫專心努力的學習,這個展覽上看到的就是當時的學習過程和結果。我們從事藝術的人看了不會無動於衷吧?今天,60年之後,我們也辦個自己培養的研究生彙報展覽,展出現在研究生三年,再加本科四年,附中四年共11年的作品,會是什麼樣呢?今天,我們國家比53年強大而富有,再派出30來人去美國,15個在耶魯,15個安排在加州藝術學院,5年學習回來又會是怎樣的情景呢?但看來這事兒麻煩,再説吧。

展覽中的實物陳列

不難看出蘇聯美術學院有其很好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在繪畫中掌握表現體積,空間和色彩關係的方法,不管你進入那個工作室都能學習到和掌握他們的方法。素描人體的佈置通常用燈光,利用男人體的身體轉動,使明暗關係在人體上十分明確,刻意在亮部,整個暗部為一個整體。可以看得出老師的要求和用意;要學生畫出體積,空間,和重量感。因為追求的是大關係,所以作為學生學習來講他們畫得都不拘謹,而且他們很清楚該畫哪,這些都可以從展覽的作品中看到。老師在佈置色彩時常常放有一塊重色,一塊亮色,學生在畫畫的過程中是在畫面幾處同時找色彩關係,一筆重色,一筆亮色,一筆中間色,這樣畫筆觸比較放鬆,有時緊張的尋求色彩關係時筆觸下意識的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和色彩層次。雖然能看到大家掌握方法的能力,但畫得比較相近,缺少個性,個人特點,畢竟是學生嘛。這個也許是我們前輩當時的學習目標或是學校的教學方式,有待研究。但我驚奇的看到徐明華先生的作品,看到了一個年輕人的藝術才華,為我從未聽説這位畫家而遺憾自責,我們怎麼都不知道他呢?

其實今天看來我們也沒有把在蘇聯學到的好東西傳承與發展下來。這有當時的歷史和政治原因;反蘇,社教,文革等等。到如今提起蘇派就像是一個反意詞,好像在近代美術史中閃了一下就消失了,沒留下什麼。

《留學到蘇聯》展覽現場

這個展覽把我們帶回到當時的“留學到蘇聯”,帶回到踏實,進取學習的時代。今天,我們沒有傳承與發展蘇聯藝術,我們沒有傳承與發展歐洲古典藝術,儘管在畫具象,也大都是油畫照片和不少的油色漫畫。我們更沒有傳承與發展自己的傳統藝術精華,卻拿古詩古詞充學問。看看目前一些展覽的題目:“道法自然”,“尋源問道”,“妙師造化”,“紙境觀心”,“心與物遊”等等。

能不能安下心來做些最具體最本質的事呢?無論大小。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