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勒布塞緹耶:我們培養的是有獨立立場的藝術家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1-21 11:08:00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校園一角

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Ecole Nationale Superieure Des Beaux-arts)是在法國藝術界最負盛名的精英高校。歷經歲月的風雨洗禮,古老的校園依然靜靜地屹立於塞納河左岸,它見證了整個歐洲美術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巴黎美院早已不僅僅單純作為一個教育、展覽和溝通交流的國家機構而存在,它更是作為法國乃至整個歐洲的藝術文化遺産而存在。

不久前,專程來中國美院參加“國際美院院長論壇”的巴黎美院副院長蓋塔·勒布塞緹耶(Gaita Leboissetier)女士在杭州接受了《東方早報·藝術評論》的專訪,暢談巴黎美院的培養藝術家之道。她認為,藝術首先要實現的是自由,“藝術市場有時是個很恐怖的,所以我們鼓勵年輕藝術家要找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獨立的藝術立場——儘管這個在現在並不容易。”

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由法國文化部管轄,是繼義大利佛羅倫薩美術學院、博洛尼亞美術學院後的世界第三所美術學院,也是世界四大美術學院之一。作為世界頂尖殿堂級的美院,它不僅在全世界的高等美術院校中影響巨大,而且對中國現代美術的發展影響也最為深遠。中國的老一輩油畫家徐悲鴻、林風眠、顏文梁、潘玉良、劉海粟、劉開渠、吳冠中、李風白等名家都曾畢業于這所學校。

蓋塔·勒布塞緹耶(Gaita Leboissetier)從事藝術工作近30年。曾歷任盧浮宮學校秘書長,大王宮國立美術館行政及策展,文化部美術館管理處收藏方面負責人,擔任文化部當代藝術基金會行政,教育部文化活動與藝術教育處秘書長,2003年至今擔任巴黎美術學院副院長,主管教學與對外交流工作。

東方早報·藝術評論(下簡稱“藝術評論)”:首先能否向我們簡單介紹一下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

Leboissetier:巴黎美院是一所古老的大學,它正式創立於19世紀,是一所純美術的院校。也就是説,不倚重設計等方面的專業,而重點落在純藝術教學。現有550位在校學生,學制為5年,5年學制期滿後獲得的是一個碩士學位。它屬於歐洲博洛尼亞系統,被公認為是法國的精英學校。學科種類豐富,比如油畫、雕塑、多媒體等專業一應俱全,崇尚自由和開放。我們認為,在什麼學科領域搞藝術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怎麼理解藝術,有怎樣的藝術感覺,出怎樣的作品。

藝術評論:在貴校的辦校傳統中,如何體現“實驗精神”?

Leboissetier: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我們是一所偏重學術的學校,也就是説我們崇尚的是經典的“美的準則”,追求“模倣美,表現美”的藝術理念。我們的責任是去幫助那些真正想成為藝術家的年輕人去找到屬於自己的藝術語言和表達方式。當然他們可以借用各種藝術媒介,無論是傳統的油畫,或者是各種新媒介,比如攝影、裝置等都無妨,關鍵是要建立起他們自己的藝術語言。

藝術評論:學生入校時,他們有一個明確的專業嗎?或是先學一些核心課程,在1-2年後再進入自己的專業?

Leboissetier:不,我們學校的情況並不是如此。當他們通過了非常嚴格的考試進入學校(事實上一般只有10%的人能夠最終入學)他們會進入工作室,我們學術化的教學模式是通過工作室來實現的。工作室是由一位藝術家來主導的,他是知名的、重要的藝術家,來自法國或其他國家。在工作室中,學生可以工作,可以實驗,或者對實驗進行批判;學生可以在一起對實驗進行批判討論,也可以與導師進行一對一的探討。工作室像一個小型的社區。

近年來,我們也有很多重要的改革。不過在工作室教學中,我們認為由不同年級學生組成工作室制度是恰當的。基於兩個原因。第一,由於非常有活力的體系,高年級學生帶領低年級學生,這個小社區裏有很好的互動。第二,如今,藝術家導師在工作室的作用不再像先鋒藝術運動時那麼重要了。先鋒運動已經結束,藝術家在嘗試個體的藝術表達。

藝術評論:那麼如今一年級到五年級的學生一起學習,與過去有什麼不同?

Leboissetier:過去的學生如果一旦選擇了一個工作室就要堅持在其中學習5年,就不允許“轉投”其他導師門下。現在的學生有了自由,他們可以五年跟著一個導師,不斷尋求進步與發展自己的藝術,如果想與其他導師交流,也可以,沒人會禁止,相當的開放。

另外一個情況是,他們都要進行理論學習。我們有很出色的理論教師,講授傳統藝術史、現代與當代藝術史,攝影藝術史、藝術哲學、美學、文學課等,學生之間也會分享藝術理論。另外,學生要掌握一些藝術技巧,但前提是自己要知道想要表達的藝術語言究竟是什麼,然後去尋找一些與他們的藝術語言相互適應的藝術技巧。藝術技巧可以通過修一些新技術課程,如攝影、木雕、石雕、青銅雕塑、馬賽克等來找尋;可以從非常當代的媒介中來,也可以從傳統的媒介中吸取。

在學習的前兩年,必須學習繪畫。可以畫風景,也可以畫想像的東西。繪畫對結構以及藝術語言都很重要。它打通頭腦與手。

藝術評論:可以這樣理解,工作室教學的模式本身就具有實驗性。

Leboissetier:就基礎的藝術教育來説,涉及到兩點,理論和技能的教授,基礎教育是可以被教授的部分。藝術教育的實驗性在於培養藝術家做一些實驗。這個實驗涉及到一個藝術家一輩子職業生涯中需要做的事情,做出一些産品,犯錯,從錯中吸取教訓,重新研製或者修改一個産品,不斷地重復這個過程。我們説基礎教育是實驗性教育的必要條件,不是一個充分條件。

我們的實驗型教學都是在工作室中展開的。我們把這些工作室看作一個個實驗室,當成藝術家們賴以生活的地方。在工作室當中,所有在基礎教育部分涉及的理論和相關的技能,都能夠在工作當中,或者在一件件藝術品當中得到體現。理論是用來檢驗藝術家所做的産品,或者藝術品步驟是對還是錯。這個工作室是所有實驗性教學的應用中心。在其中,20多名學生一起來展開一些實驗。而且這些學生可以自由地選擇學習更多的理論和技能,將它最終賦之予一件件成品當中。而成品的好壞就是檢驗他們技能和理論是否掌握的最好證明。

藝術評論:你剛才提到巴黎美院有550位學生。在中國美院,2012年有超過9萬名申請者競爭1600多個入學名額。你們的入學評判標準什麼?據説你們有陪審團制度,學生要與多位面試官一對一回答問題。這個機制具體是什麼?

Leboissetier:入學前需要經過考試。陪審團先看所有的申請者的入學申請材料。我們有很多標準。第一,有10位老師審閱材料,進行細緻的篩選。從材料中可以看出申請者是否非常投入于藝術。當然他還不是藝術家,還很年輕,但是我們得從他的材料中看出他全神貫注地投入于藝術,他想用藝術自我表達。所有申請者中,約30%可以通過,進入接下來的2個考試,一是繪畫,一是理論。他們的藝術水準並不一定要非常精湛,但他們要掌握一定的藝術史知識並能夠做出自己的思考。

通過考試後的學生再與陪審團的10位面試官面對面。年輕的學生向面試官展示他們的作品,與老師交談,表達自己的藝術追求,回答老師的問題。

藝術評論:需要多少張通過票?

Leboissetier:實際上,通過半數即可通過。我們是美術學院,來申請的學生必須要向我們的面試官證明“我的雄心是要成為一名藝術家”。但要成為藝術家非常非常困難,陪審團所要看的是學生有沒有潛質成為這樣的人。

藝術評論:另外,在貴校獎學金和研究基金的投入如何?

Leboissetier:在法國,380歐元的學費,幾乎是免費了。免費接受教育,這是法國的傳統。我們能運作一些基金,我們在做項目的時候,有資金資助。我們也需要去拉一些贊助,但主要是由政府來支付的。

藝術評論:成為藝術家不是個容易的過程。現在幾乎每天人們都能獲得關於藝術市場的消息,你們或你們的學生如何思考藝術成就和藝術市場的關係?

Leboissetier:我們只培養真正的藝術家,而不是為藝術市場訓練藝術家。如果藝術家的作品正好受到市場的歡迎,這當然無可厚非。我們也很現實,比如莫奈等藝術家的作品也很受市場追捧,這當然也是好事,我們對此表示欣慰。但是我們從來也不會預設美院培養出來的藝術家要受市場歡迎,我們根本不信這一套。

藝術評論:學生會在高年級時進入畫廊實習嗎?

Leboissetier:他們可以這麼做,但他們是自由的,我們不會有強制性的要求。藝術首先要實現的是自由。藝術市場有時是個很恐怖的東西,有時候它會喜歡一個藝術家,也許五六年,但過一陣子它也許會拋棄了這個藝術家。我們鼓勵年輕藝術家找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獨立的藝術立場,這個在現在並不容易。

藝術評論:較少參與畫廊或其他社會實踐,是否讓畢業生面臨一個問題,即在臨近畢業時,還沒有做好投入工作的準備?畢業後有多少學生仍從事藝術?

Leboissetier:我們的學生很好,他們中的很多仍然執著于藝術探索。如果你的藝術水準好的話,以此謀生也在情理之中。但有些時候,我們會發現,我們有些很年輕的學生已經有了很好的市場反響,價格都不錯,這其實對學生並不利。因為慢慢你會發現,市場只是做了市場想做的事情,兩年後,他們的價格就下來了,而在這個時候他們卻沒有招架之力。所以,我們強調學生一定要始終堅持自己,不動搖所認定的藝術追求。

藝術評論:20世紀以來,受到先鋒藝術、觀念藝術的衝擊,傳統藝術,比如繪畫、雕塑等的很多理念和技術很大意義上被邊緣化了,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在你看來繪畫技巧和當代性應該是相容的還是相悖的?

Leboissetier: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事實上在我們學校,仍然有很多油畫畢業生。他們畫具象也畫抽象。我認為今天的問題並不在於你是哪一類的藝術家,抽象的、具象的、或者觀念的,重點是你有沒有自己的藝術立場,你有沒有在藝術史裏找到坐標,你的藝術是不是緊扣時代的脈搏。形式不是問題,而找到你所合適的形式,並且在一種形式裏搞到最好,用富有時代氣息的藝術語言表達出自己的藝術立場才是關鍵。

藝術評論:你認為東西方美術教育的最大差別是什麼?對中國的美術學院教育有什麼樣的建議?

Leboissetier:這當然視情況而定。比如今天我們在中國美院看到的展覽就非常好。我們看到的藝術實驗充滿活力,和我們在法國所做的也很相像。一國的藝術往往會受到其傳統的影響。中國的傳統和法國的不同,但這都沒有關係。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歐洲一樣燦爛,而今天你們的藝術創作正是基於你們自己的藝術文化傳統。

藝術評論:在你們學校有沒有一些中國藝術的課程,比如國畫、書法等?

Leboissetier:目前還沒有,但我們有一些中國學生。他們很棒!也許我們今後會設立一些。現在我們有一些法國學生來中國交流,比如杭州、北京、西安。等他們6個月後回到法國,覺得大開眼界。我相信我們這裡的中國學生也會在文化的交流中有同感,他們的經歷會更加豐富。

藝術評論:本次來中國參加 “國際美術學院院長網路”論壇,有沒有帶給你一些新的啟示?

Leboissetier:這次會議很有意思,讓我們有機會看看全世界的藝術教學。美術學院是一個需要資金,來培養藝術家、設計師的地方。我們必須為自己的教學負責。我深深感到一種文明、一個社會必須要留出一點錢來培養藝術家。因為如果你回顧當今世界上各種文明,你會發現實際上文明都是由一件件藝術品所搭建傳遞的。比如上海博物館,那裏簡直令人驚嘆。一件件的考古文物真是棒極了!2000年以前的,3000年以前的……叫人看了只能為之嘆服。我覺得今天也是一樣,藝術家通過創作藝術品來反映當今社會的文明。一件真正的藝術品可以流傳百世,來反映我們今天的文明。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