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廖廖:藝術評論家的幸與不幸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2-27 10:50:57 | 文章來源: 99藝術網

幸福的藝術家大多是相同的,不幸的藝術家各有各的不幸。而藝術評論家,則試圖扮演主宰著藝術家的幸與不幸的角色。

呂澎老師認為藝術史應該由他來書寫,藝術圈的主題曲應該是《溪山清遠》;栗憲庭老先生認為藝術史應該經過長時間的過濾,由後人總結出來,而不是由個別當代人來編寫;王林教授覺得藝術應該推動“社會前行、人權進步、思想開放”;朱其先生覺得當代藝術就“噁心”兩個字。

放眼藝術圈,藝術評論家們都在爭奪自己的戰場,搶佔自己的山頭,每一個藝術觀點後面都是一盤生意,幾個莊家。這些情景就像商場中,伊利、蒙牛和光明牛奶各自在爭奪自己的市場份額。但是在藝術圈佔山為王的這些同志,甚至比不上商場裏的奶業巨頭,各大奶頭雖然你死我活地混戰,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目標,就是不遺餘力地宣傳牛奶的好處,大家一起擴大喝奶的圈子,他們的同一首歌就是“牛奶情未了”。

而在藝術圈中從來就沒有“同一首歌”。每人一個話筒,各執一詞的評論家們幾乎都不曾想過,把藝術辯論的戰場擴大,讓更多的圈外人走進來。大家也沒想過,讓藝術觀念的爭論蔓延到藝術圈外。

世界變化從來沒有今天這麼快。以前的許多概念都在轉變。藝術,這個詞的含義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古時候的文人個個精通書畫,不是藝術家也是鑒賞家。但是今天還有幾個藝術圈外的知識分子能夠談談自己對“當代藝術”的理解?

關於藝術,古時候的文人説:“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現代的文人大概只知道:“蒼井有大波而不掩。”

大眾對藝術的了解前所未有地淺薄;藝術的影響力前所未有地低,藝術圈子前所未有地狹小。在大多數圈外的知識分子(勿論中産階級)都看不明白藝術的時候,藝術如何能夠如王林教授所言:“推動社會前行、人權進步、思想開放”?

朱其先生眼中的當代藝術為什麼“噁心”?來來去去都只是滿足小圈子內一小撮人的審美,毫無新意的玩意看得多了,自然噁心。

為什麼呂澎老師一個人能夠書寫“藝術史”?因為百分之九十九的圈外人都不懂嘛,那只好勞煩呂老師自己來編寫。

栗憲庭老先生總説,人們把藝術妖魔化了。如果一樣東西超出人們的認知範圍,人們自然會認為那就是妖魔。當人們能夠理解藝術的一些基本概念之後,他們自然會選出心目中的佳品和垃圾,而不是統統是妖魔。

在小弟我看來,對這個國家的藝術與審美來説,比各自佔山為王更重要的是,把更多的山頭圈進藝術圈的範圍。比攻擊異己更重要的是,讓更多的文青、小資、小清新和知識分子明白“藝術”的基本概念。

但是——為什麼沒有藝術圈中人願意花精力給藝術圈外的“美盲”普及藝術的基本概念?為什麼沒有藝術評論家提出要打一場消滅“美盲”的人民戰爭?為什麼許多妙筆生花的評論家並不願意寫一些通俗文章給圈外的人欣賞學習?

因為這是一門虧本的生意,因為藝術圈外的中産階級、小資和知識分子,大多數買不起藝術品。因為藝術圈外的人對藝術有了更深的認識之後,就會有自己的看法,未必會認同藝術評論家的獨家意見。現在這樣多好!圈子雖然小,銀子卻也不少,懂得人不多,我愛説什麼就是什麼。

事實上,很多藝術家都是投機客,只不過湊巧在做藝術。就像許多藝術評論家都是生意人,只不過湊巧在寫藝術批評。生意人最重要的是佔有更多的市場份額,建立有利於自己的市場標準。許多藝術圈中人對於藝術的意見只有兩種:我的立場和錯誤的立場。

半路出家的人,在學院派和理論家面前談藝術和藝術之路,似乎是在魯班門前弄斧,在浪子的窗裏上演不羈。事實上,藝術理論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艱澀,就像藝術家和評論家也沒有他們自己宣稱那麼光明磊落。如果有更多的文青、小資、知識分子關注藝術。如果電影評論家、文學評論家、音樂評論家、甚至美食評論家都加入到藝術評論的行當中,將會帶來源源不斷的新鮮空氣,帶來藝術的新粉絲,帶來更多的藝術觀念,甚至會改變整個藝術圈的生態。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圈外人看藝術品,評價標準永遠是:“這個畫得好像哦。”圈內人看藝術品,評價標準永遠是:“他不是我這個山頭的,垃圾~!”

請允許我借用馬丁·路德·金的一段話——我夢想有一天,這個藝術圈將會奮起,實現藝術圈信條的真諦:“我們認為這些真理不言而喻:人人愛藝術,人人懂藝術。”

屆時,圈外人看藝術品,只有佳品和垃圾,不再有“妖魔”。

屆時,不用朱其親自去彎腰嘔吐,那些劣質倣品會淹沒在無數圈外人的唾沫中。

屆時,《溪山清遠》的主旋律響起,會伴隨著更熱烈的掌聲與更轟烈的噓聲。

屆時,王林教授所説的,藝術推動“社會前行、人權進步、思想開放”的可能性才會存在。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