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段煉:藝術之城 二戰後的紐約藝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1-20 14:17:37 | 文章來源: 藝術國際

好幾年前,紐約一位作家寫了本書叫New Art City(藝術新城),書名是雙關語,也指New York City(紐約市)。這是一部關於二十世紀中期紐約現代文化的書,主要寫紐約的藝術,尤其是“紐約畫派”。

所謂藝術新城,是説紐約在二戰後成為西方藝術的新中心。十九世紀後期,巴黎出現現代主義,令歐洲藝術家嚮往,荷蘭的梵谷、西班牙的畢加索都紛紛前往。到二十世紀前半,巴黎使許多藝術家獲得成功,他們被稱“巴黎畫派”,他們的藝術成就也使巴黎成為西方現代藝術的中心。

二次世界大戰後,紐約崛起,歐洲和世界各地的藝術家紛紛涌入。紐約使這些藝術家獲得成功,産生“紐約畫派”,這些人也使紐約取代巴黎而成為二十世紀後半期的西方藝術中心。在“紐約畫派”的三大畫家中,德庫寧來自荷蘭,羅斯科來自俄國,只有波洛克來自美國本土。到二十一世紀,全球化大潮使紐約成為世界藝術中心,亞非拉的藝術家紛紛前往,旅居紐約的中國藝術家就有數千人。

關於紐約怎樣取代巴黎而成為藝術中心,美國有個藝術評論家寫了本書,叫《紐約怎樣偷走了巴黎的藝術》。更有美國學者揭露內幕,説是聯邦政府為了倡導美國文化,指派中情局暗中操作,資助“紐約畫派”,波洛克便在中情局的payroll名單上,美國學者稱之為“文化冷戰”的武器。

二戰結束至今,美國政府大力提倡本土文化,不僅是好萊塢和百老彙成為開路先鋒,紐約的眾多美術館也被打造成世界各類美術館的樣板。

在西方十大美術館中,有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這是大型綜合性美術館,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藝術作品,從四五千年前的古埃及藝術,到西方的今日藝術,應有盡有。大都會的各種各樣的專題展覽,也可以讓人了解世界各地上下幾千年的藝術文化。大都會還有個中國館,其收藏和陳列的中國古代繪畫,可與北京故宮和台北故宮比美,絕不遜色于巴黎羅浮宮和倫敦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中國古代藝術。在大都會的中國繪畫中,我喜歡宋元以來的文人畫,最讓我流連忘返的是元代倪瓚和清代龔賢的山水,前者簡約,後者繁複,但簡約中蘊含著豐富,繁複中透露著明快。

相比之下,紐約的現代美術館(MoMA)和古根漢美術館(Guggenheim Museum)均是中型規模,綜合性與專門性兼具,主要陳列和展出十九世紀中後期以來的印象派和現代主義藝術,而同是中型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則偏向當代藝術,尤其是每兩年一屆的惠特尼雙年展,不僅是美國當代藝術的回顧,也是西方當代藝術發展方向的前瞻。過去的惠特尼雙年展,只展出美國本土藝術家的作品,後來也展出旅居美國的外國藝術家的作品,這可看作是從本土化像全球化的轉變。

説起紐約的美術館,人們通常會想到曼哈頓。其實曼哈頓東面的布魯克林美術館(Brooklyn Museum)也具中型規模,而且傳統、現代、前衛兼具。我曾在布魯克林美術館參觀過英國十九世紀的學院派傳統繪畫展,也參觀過美國著名女藝術家布爾茹瓦的現代雕塑展。關於前衛,當年曾鬧過一場有名的風波。早在前任市長朱利安尼時期,布魯克林美術館展出了一幅聖母像,畫家將大象的糞便涂到聖母身上,引起觀眾反感。朱市長要求美術館撤下這幅畫,卻被拒絕,市長便威脅説明年不給美術館財政撥款。美術館仍然不從,紐約藝術界也眾口一詞,説市長不懂藝術,結果市長只得屈服,此事成為紐約前衛藝術圈的美談。

紐約的小型美術館也很多,各有所長,其中的弗裏克美術館(Frick Collection)收藏了不少歐洲古代大師的名作,包括十七世紀荷蘭大畫家倫勃朗的作品。

如今西方藝術的中心是紐約,而曼哈頓則是美術館的聚集地。出行紐約,遊客一定要參觀大都會美術館,如果喜歡藝術,則可多訪中型美術館,若有專門偏好,還可探尋小型美術館。

(紐約《世界日報》週末專欄2012年1月15日)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