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冷林:從北京公社到佩斯北京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0-31 11:52:00 | 文章來源: 藝術財經

2008年,國際畫廊巨頭佩斯進駐北京798,成為當年中國當代藝術界最為轟動的事件之一,而北京公社的負責人冷林當仁不讓地成為佩斯新空間的掌舵人,完成了他個人事業上的飛躍。佩斯畫廊歷史悠久,之所以在北京開設新空間,無疑是看重了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巨大前景,也是從藝術本身的角度對中國當代藝術的承認。為此,佩斯畫廊的創立者阿尼一年內四次來到北京,這裡的藝術氛圍每一次都讓他倍感激動,這種蓄勢待發之勢,讓他想起了1970年代紐約的藝術氛圍,所以很快便決定在北京開設新空間。此時,在冷林的經營之下,北京公社成功代理了中國最優秀的一批藝術家,而且其中一些人曾經與紐約的佩斯畫廊有過合作,所以佩斯畫廊也想通過代理這些藝術家來熟悉中國當代藝術的情況,因而自然而然找到了冷林,全權負責北京空間的經營。

2008年8月,剛剛落成的佩斯北京新空間在舉辦完開幕展“遭遇”之後,進入長達半年多的重新裝修階段,隨後金融風暴來襲,中國當代藝術也因此陷入一片情緒上的低迷當中。對此,冷林認為經濟危機對中國藝術的影響並不像外界傳聞的那麼大,因為對於一個成熟的藝術市場來説,經濟的任何波動都會在藝術市場範圍內有所反映,但中國藝術品市場興起只有幾年時間,以他的親身經歷來看,並沒有受到很大的影響。

2009年9月,佩斯北京迎來了重新裝修之後的開幕展——張曉剛的“史記”。這個展覽早在裝修之前便已確定,張曉剛的知名度、國際影響力以及對藝術的持續探索成為了佩斯北京選擇他的理由。冷林認為,張曉剛是一個堅定的藝術家,他持續的探索精神、對創造和表達的渴望,這些正是藝術的根本,對於再次開幕的佩斯北京來説,無疑能起到一種象徵作用。展覽現場雲集了中國當代藝術界眾多明星人物,熱鬧的場面和旺盛的人氣使得“史記”成為2009年中國當代藝術界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張曉剛也由此奠定了創作的嶄新方向,對於當時外界普遍低迷的情緒來説,無疑起到了振奮人心的作用。

立足中國本土

作為一家歷史悠久的國際頂級畫廊,佩斯畫廊代表了一代美國藝術,從最初的極少主義到後來的表現主義,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佩斯北京作為獨立的空間,面對的是與紐約不同的文化環境和國際關係,不同於紐約成熟的藝術中心背景,這裡更像一個尚待開發的處女地,積累的藝術創造的能量和幻想裏也更大,所以在選擇藝術家方面,也更多地考慮了這些因素。雖然紐約和北京兩個空間代理的藝術家有所重疊,但還是根據畫廊的所在地來進行選擇。

目前為止,佩斯北京簽約的藝術家既有張曉剛、岳敏君、張洹這些成名已久的藝術家,也有海波、宋冬、尹秀珍這樣的中生代藝術家,還有李松松這樣在年齡上比較年輕的藝術家。在冷林看來,如何規劃藝術家團隊並且創造出新的藝術方向,這對畫廊來説更為重要。在以中國為基礎之上,佩斯北京也會選擇一些歐美藝術家進入。此外,年齡關係也是佩斯北京考慮的因素,在藝術不斷往前推進的過程中,表現更成熟、更有活力的藝術家對畫廊來説至關重要。因此,無論這些藝術家採用繪畫、攝像還是裝置等創作方式,只要能夠在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以及與世界其他同輩藝術家的關係中創造出新的方向,佩斯北京都願意去觀察和合作。

深入挖掘藝術價值

除了掌管佩斯北京之外,冷林還是北京公社的負責人。同時運營兩家畫廊,這對冷林來説無疑是一個挑戰,更是牽扯到畫廊的定位問題。從第一個展覽開始,佩斯北京便已經明確了方向,而北京公社面臨新的歷史局面,需要重新找到新的角色和定位。在此情況下,北京公社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年輕藝術家身上,同時也兼顧一些比較成熟的藝術家。在冷林看來,北京公社更多地扮演了文化根的角色,對剛剛發芽的事物傾注更多的觀察力,希望能夠對藝術在社會發展中變化迅速地做出反應。讓冷林欣慰的是,北京公社自2005年至今,一直都保持著高品質的展覽,而且在管理上與佩斯北京並行不悖。

可以説,佩斯畫廊正是看中了冷林在北京公社的經營管理能力,才選擇了他擔任北京空間的負責。無論是北京公社還是佩斯北京,冷林最為看重的是展覽和展覽之間的關係,以及畫廊能在今天得中國起到什麼作用,並且通過展覽之間的聯繫形成一個如解釋系統一般的概念網,由此將中國藝術帶到更高的層面。佩斯北京代理藝術家的展覽經歷也能説明兩個畫廊之間的聯繫,從張曉剛、岳敏君、海波、宋冬到尹秀珍,這些藝術家全部與北京公社有過簽約和合作,並且先後舉辦過個展。其中,張曉剛2006年在北京公社舉辦的“Home——張曉剛”更是他十多年來在中國內地舉辦的首次個展。

2009年,宋冬個展“物盡其用”在MoMA舉辦,2010年,尹秀珍緊隨其後,其個展“Project 92”也在MoMA開幕。讓冷林倍感驕傲的是,MoMA展出的作品都曾在北京公社展出過。對於畫廊來講,冷林認為最重要的工作是將藝術家的價值深入挖掘並展現出來,這是最基礎的工作,經過藝術家的努力,才能得到更高層次的認可。這也能從側面印證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否則佩斯畫廊也不會來到北京。

“政純辦”小組

除了身兼兩家畫廊的負責人之外,冷林還是藝術小組“政純辦”的成員之一。“政純辦”為政治純形式辦公室的簡稱,由洪浩、肖昱、劉建華、宋冬和冷林組成,在2005年創立 “政治純形式”概念,並以集體創作的方式進行工作。小組成立之初,正值中國藝術市場蓬勃起步的時候,小組希望採用一種“剎車”的方式,重新看待他們所經歷的價值,以及這些價值在全球化的氛圍當中可能具有的意義。於是,“政純辦”提出了新社會主義的價值和集體主義的問題,因為人們談論藝術家都是針對個體,小組想要探討的是在極端個體當中,有沒有共同性的問題。進一步説,每個人都身為個體,但是都需要與他人交流,這便是公共性的體現。這個公共性到底是什麼?能不能變成一種創造力?能否讓個人放大?這些便是小組探討的方向。

除此之外,小組還對完美進行了探討,不同於一般性的看法,他們認為殘缺就是完美的組成部分,所謂的完美根本就不存在。“政純辦”試圖製造一個能夠交流的意識,從中産生出歧義、不同和短缺——如何看待這些問題,這便是“政純辦”看重的意義所在。在此基礎上,小組不定期地舉辦展覽和活動,將思考、討論、足跡、享樂和思想等等形成形式,構築“政治純形式”的概念。雖然小組的每次活動都能引起爭議和激烈的討論,但是他們提出的將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經濟生活和日常生活等等純形式化的概念,以及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創作方式,仍然為當代藝術的發展提供了一種形式上的可能,在某種程度上,這些爭議和討論,或許也構成了他們作品的一部分。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