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德
尤倫斯拋售106件中國當代藝術藏品這件事情,儘管外界吵得不可開交,但筆者認為,這很正常,也符合尤倫斯的商業邏輯。很多國人覺得很不可思議或者很憤怒,多少有些無的放矢。尤倫斯長期重視中國當代藝術,應當予以肯定,至少説明他要比許多中國投資者和投機者有眼光和先見之明。
尤倫斯轉戰印度的消息傳出後,藝術市場一時間不啻遭遇了一場強震。但在我看來,本國的頂級藝術市場到了供不應求的臨界點,重復與速成的創作風氣正在形成。市場如潮,高潮意味著退潮。最具有潛力的藝術市場,今後在印度、俄羅斯、巴西、南非、越南;未來在加拿大、澳大利亞、阿根廷、肯亞、朝鮮。大藏家到當地去從事公益性收藏,應該受到今人和後人的尊重。即使從事投資性收藏,如果捷足先登,也會在不遠的將來大受其益。
印度是個新興的經濟體,它的當代藝術一直沒有受到關注,他的當代藝術應當受到關注就像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的中國當代藝術應該受到關注一樣。
尤倫斯收藏的作品很多都是當紅藝術家的早期作品,可以看出,研究當代藝術應該去美國、歐洲、日本、澳大利亞,因為他們早期代表作都漂洋過海了,而當代藝術家近期作品不一定很好。藝術家開始是靠他們作品的力量,使他們成了知名的畫家,到後面他們的畫能賣出大價錢,主要是靠他們名氣。這種現象也是尤倫斯退出的原因之一。藝術家不斷重復自己,既沒有新意,技術上也越畫越粗糙,誰願意持續收藏?很多當代藝術家對文化、社會、現實的穿透力越來越小,視野越來越狹隘,在這樣的情況下怎麼能使藏家繼續充滿熱情的關注。這麼多年能有幾件能夠穿透文化、穿透現實、穿透歷史的作品,在我看來,很少很少。那麼大的價位,畫出的作品很一般或者平庸,怎能讓國際上有眼光的收藏家持久地關注,那不符合邏輯。
2011年1月,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發佈了2010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調查報告》,報告顯示,2010年全年,中國藝術品市場拍賣總成交額高達573億元人民幣,較2009年已經創紀錄的225億元人民幣的成交額增長了超過150%,這是從未有過的暴漲,而且基數也並不小。
通過尤倫斯之前的古代藏品的拍賣,例如吳彬的《十八應真圖》就拍出了1.69億元,可以看出中國各方面投資找不到落腳點,惟有藝術品市場“這邊風光獨好”。尤其是中國喜好攀比的習慣特別厲害,梵谷、畢加索賣到1億美元以上,中國要把自己的畫家也炒上去,比如張大千、齊白石的畫也要炒到一個億才算罷休。
中國當代藝術價值中,話語權不是爭奪得來的而是水到渠成的結果。一旦中國藏家有了雄厚資本,特別是有了眼光和先見之明,也會自然而然地獲得話語權。三十年來的中國當代藝術帶有明顯的西方思想烙印,話語權必定在西方。只有中國藝術具備了獨特的、超越狹隘國界、超越西方思想的穿透力時,才有資格獲得話語權。
到那時,關於尤倫斯的所有爭論,都將化為烏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