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色彩的戰爭”馬克西莫夫給中國油畫的啟示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2-22 11:30:18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文 徐 亮

時間:2007年2月6日上午  

地點:中國廈門海風閣魏傳義畫室  

訪問者:《世界藝術》雜誌社 徐亮  

採訪人:著名美術教育家、畫家魏傳義   

魏先生,您好,《世界藝術》雜誌已經連續報道了部分“馬訓班”學員的集體情況,在全國美術界引起了很大反響。這次我專門從北京趕到廈門主要是想了解一下您所知道的“馬訓班”的一些鮮為人知的情況。同時我們決定要出版一本系統介紹馬訓班的大型文獻畫冊,希望得到您的支援和幫助?   

魏:十分感謝你的光臨,貴刊對“馬訓班”的報道我基本都看過了,在全國的眾多媒體裏你們率先在詳細介紹馬訓班,對於人們認識那段歷史和對現在美術的貢獻特別重要,你們的工作很好是為中國美術史填補空白的,其中把中國教學上的成果都發表在你們刊物上,對我本人也是鼓舞吧,我代表“馬訓班”的學員們對你們的辛勤工作表示十分感謝。   

記:魏老,我們知道,“馬訓班”在中國美術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可以説在此之前,中國油畫只搞了一些最基礎的東西,比如素描什麼的。自從有了“馬訓班”以後,而且從學院教學大綱等各個方面都系統化了。色彩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這之前徐悲鴻先生把油畫領域開創了一個新局面,但真正的變化還是從“馬訓班”開始的。這個説法是應該成立的對吧?   

馬克西莫夫首先讓我們掌握了色彩的對立統一關係   

魏:是這樣的,油畫主要就是色彩,它是油畫的生命和靈魂。色彩的生動性和藝術性,形成了一種比較完美的藝術效果。通過兩年半的集中培訓我們基本上掌握了色彩的對立統一關係。當然,馬克西莫夫的教學指引了現實主義的發展道路,他的教學是把蘇聯油畫教學上成就繼承下來,把那個時期的很多創作經驗和當時蘇聯已經形成的現代油畫教學體系全部帶到中國來。表現在油畫創作上,主要是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這種現實主義精神在今天仍然有它的生命力,給我們帶來了很強大的油畫藝術方面的感染力量,鼓舞我們去創作了一些好的作品。同時,他把色彩方面的許多經驗也傳授給了我們,使當時中國的油畫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觀,我們後來的畢業創作展覽在當時引起了很大轟動就是説明瞭這點。   

記:現在有人總是把“馬訓班”和 ‘紅光亮’和‘高大全’的文革式繪畫模式歸罪在“馬訓班”頭上,我認為是不恰當的的。當時我們學習蘇聯是因為我們當時建國以來的國際政治形勢決定的,對於這個問題您怎麼看?   

魏:我們知道,文化大革命是一種政治上的教條主義,極左思想的一種表現,是一場民族的災難。它干擾的不僅僅是政治的方向,而且使藝術也受到了很大的傷害,是一種災難性的顛覆。當時社會上的‘紅光亮’、‘高大全“等是那時政治的一種畸形表現形式。它不是現實主義藝術,是反現實主義的,是對現實主義的一種歪曲,是僵化、教條的藝術模式,把這種現象歸罪于“馬訓班”的教學是可笑的。正因為有了這种經歷,以至於我從那個時候就不知道該怎麼畫了,除了紅色以外,其他顏色都不敢用了。當時就是這樣的藝術表現情況,沒有一種真正的藝術生活空間,實質上是把藝術變成了政治的附屬品了,把它當成是“馬訓班”帶來的教學結果是極其錯誤的。   

記:在那個年代,當時我們只知道科拉姆斯可依、列賓、蘇裏科夫,他們的畫就是現實主義的表現,但他們也有一些是反映社會矛盾,人民的疾苦的作品 。十月革命以後,特別是史達林專制以後,把藝術完全置於政治的控制之下,馬克西莫夫來中國任教,並沒有完全延續蘇聯那一套,他本人還是喜歡一些風土人情的東西,他的教學與俄羅斯巡迴展覽畫派的關係和藝術追求的不同點在那裏?   

魏:馬克西莫夫主要是繼承了科拉姆斯可依、列賓、蘇裏柯夫等俄羅斯巡迴畫派藝術的一些優良的技法,同時也注意吸收西方印象派油畫的技法和一些比較好的經驗。比如他很注意外光,把我們拉到外面去畫寫生,後來我們知道,物體的色彩是經過不同的光源來影響的,通過人們的感覺的反映來形成的一種關係(比如背光、順光、逆光這三個方向來反映)。在具體教學上他不限一種方法,象我的同學諶北新等人也一直是受到馬克西莫夫的支援和鼓勵,象他的意象風景畫在中國的油畫界就非常獨特。他的用筆和色彩的處理技法很高超,非常注意色彩關係的處理和粗放的線條效果。大筆揮灑,很過癮。   

這就是我們所説的光線的物理現象,就是把物體的色彩的冷暖關係通過光源表現出來了。當時我們無法理解,馬克西莫夫就講了一些基本的規律來引導我們。到陽光下去根據光源的不同來看一個色彩的變化是如何表現的,就此我們就明白了不懂得色彩的冷暖就無法懂得色彩的變化,這就形成了色彩的關係,當時翻譯叫做色彩的戰爭,其實就是色彩的冷暖關係的變化。從這個意義上講馬克西莫夫幫助我們解決了色彩的問題。   

記:聽説後來的“馬訓班”學員大部分都當上了院長呀什麼的,以致後來有人把“馬訓班”叫作‘院長班’,對此您怎麼看?   

魏:因為我們這批學員未到“馬訓班”之前,都是來至自於各個院校的青年教師和創作人員,經過嚴格的考核篩選才進入到訓練班的。來到“馬訓班”學習的目的就是要如何掌握蘇聯油畫繪畫的技巧和開創自己的創作思路,改變國內油畫萎靡不振而又相對封閉的局面。“馬克西莫夫油畫訓練班”在當時的情況下可以説是匯聚了國內的精英,有相對的理論基礎和繪畫功底,再加開工克西莫夫帶來的是當時蘇聯較為先進的現實主義繪畫方式和色彩冷暖出新的變革,使我們繪畫的技巧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我們的畢業作品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由於我們掌握了到至今仍然是很先進的繪畫技巧(且永不落後),在當時國內是首屈一指的,故而訓練班一結束我們就返回自己的院校執教,取得了在公認的教學成果,因而有了這種説法也是無可厚非的 。當然,也有溢美的成分了。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