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董國強:對當今藝術品市場的一些粗淺認識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1-21 11:02:31 | 文章來源: 東方視覺

一睜眼,看到《三聯生活週刊》朱偉主編在新浪圍脖上關於藝術品市場的一段評述,我看了頗不以為然。印象中,我曾經非常欣賞朱主編對於寫實油畫的一段評論文章,並轉貼到我在各個藝術網站的部落格上。但是,朱先生今天的這段話讓我如鯁在喉,不吐不快。我覺得他的看法在社會上是有較大的代表性的,基本反映了當下的百姓(包括知識分子)對藝術品市場的認識。所以我很願意參與這樣的討論。因微網志字數限制不能暢所欲言,故發在這裡。

朱偉:新一期封面討論資本大鱷開始大量涌入古董投資,在依據自己的意願,左右這個市場。他們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結果,是收藏家正被無情地逐出這個市場。當原來幾十萬的東西短短幾年就可變成上千萬,贗品也可擊鼓傳花時,大鱷們都開始戲遊其間。有識之士認為,現在這個市場,可能已經透支了十年的體量。

以下是我的評論:

所謂“有識之士”,以我的理解應該指的是首先要對藝術品市場有所認識和了解的人士,而不是僅僅具備其他方面知識的學者或專家。深入探尋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現狀和規律,不僅僅要具備社會責任感,更需要具備文化責任感。有些專家是站在國家的立場考慮問題,我倒覺得有情可原。他們是擔心市場價格太高,國家徵集的難度加大。但是他們有一點沒搞明白,以國庫的儲備,缺這點錢嗎?國家不是錢的問題,是想不想把他收為國有的問題。除此之外,在這十幾年間,我沒有見過一個其他領域的專家學者發表過對藝術品市場稍微靠一點譜的言論。

在這個市場中,沒有一股力量可以“左右這個市場”,左右這個市場的是藝術品內在的價值,各方資本大鱷紛紛進場爭奪有限的藝術品資源,導致了藝術品價格的節節高升。“原來幾十萬的東西短短幾年就可變成上千萬”這樣的神話故事即便有,也是極其偶然,少之又少的案例。而且,作為業內人士我也沒聽説過哪一件贗品可以“擊鼓傳花”越賣越貴,我所知道的情況是,贗品買了大都是砸在手裏的。而市場中反覆出現並屢創高價的作品大都是被市場廣泛認可的精品。

這幾年,內地一部分“收藏家”在市場價格發生急劇變化,面臨著被市場邊緣化的處境心態失衡,開始詛咒和歪曲這個市場。我清楚的記得他們中間的一些人在過去很多年不斷地抨擊有錢人不買藝術品,影射他們沒有品味。現在,資本進場了,他們又掉過頭來聲討資本擾亂了市場秩序,指責資本家們把價格抬高讓“收藏家”進不來。不知道他們心目中的“收藏家”是什麼標準?在這方面,港臺的以林百里、莊紹綏為代表的一大批藏家所表現出的寬容和淡定就值得稱道,他們驚訝內地買家強勁的購買力的同時並沒有附加“酸葡萄”心理。這些藏家才是對文化、對藝術抱有一種真正的熱愛。未來十年,我們內地的收藏家隊伍肯定面臨一個換血的過程。過去很多年裏一些人靠撿漏成為古董收藏家,這本來就是歷史的誤會,這個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在今天的資本時代,想成為一名收藏家只有靠實力説話。

朱文所講到的,被資本“無情”逐出這個市場的所謂“收藏家”其實不過是進入這市場比較早的一部分人而已,他們其中很多人最初的目的也是為了賺錢。今天,中國的收藏家隊伍還在建立的初期,資本進入這個市場儘管最初也是以獲利為目的,但我堅信他們之中會産生文革後第一代真正的收藏家。當前,一些民營企業和一些富豪們開始籌劃建立美術館和博物館,這本身就是一種社會公益行為。同時,我一再強調,有錢人用一部分閒置資金去收藏藝術品,而不是和窮人爭奪生産資料和生活資料,這對當前的中國社會有百利而無一害。

最後,我還要説,文物這一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靠的就是歷朝歷代的富人傳承下來的,它不同於奢侈品和其他高檔消費品,文物是既不能吃,又不能用,最終還是留給社會,留給我們的子孫。“擊鼓傳花”傳的是文化而不是什麼對社會、對人類有害的東西,所以,請尊敬他們。

    以下是董國強和某博友的對話:

    kinki娜娜 外行人説的外行話,理他做甚

    眠琴山房回覆@kinki娜娜:百姓的糊塗有情可原,來自知識界不負責任的發言不能縱容。 

    kinki娜娜回復@眠琴山房: 怕您當了拍賣界的“任大炮”説了人們不愛聽的大實話 

    眠琴山房回覆@kinki娜娜:任大炮連續很多年在説房價會漲,事實證明他的判斷是正確的,但是沒有一個負責任的媒體人敢於站出來為其喝彩,更多的是調動社會普遍存在的仇富心態對其圍攻。而那些在十多年前就在唱衰中國經濟的以討好民眾為目的的一批偽經濟學家反倒得到那麼多人的叫好。聽任總的,早點買房,現在已經賺很多了。聽那些人的,嚇破了膽,耽誤了投資的最佳時機。該感謝誰,該埋怨誰,只要是腦子不進水的都能分得清的事情,而社會輿論和網民的們卻還是不明是非。這就是我們今天不得不面對的悲哀的社會現實 

   其他兩位博友的評論:

    李靜天天過年:

三聯這種媒體用這麼武斷的標題蠱惑人,不知是對藝術市場缺乏了解,還是被所謂的有識之士蒙上了眼睛。什麼叫收藏家?資本大鱷一定不是收藏家嗎?

天朝絕大多數都是窮人,其中又大半是心態不好的窮人,所以“資本”無論做什麼都是錯的。一方面,媒體從業者大部分都是窮人,另一方面,媒體又希望捕捉更多窮人的眼球。畢加索可以賣到1億美元,中國的東西賣幾千萬怎麼了?買畢加索的人都是三聯所謂的“收藏家”嗎?沒有資本的力量在其中嗎?

古往今來,古今中外,沒有資本,就沒有藝術品的傳承。iphone4在天朝都能斷貨,“資本”為啥不能指向中國藝術品?很多人抱著投資的想法進入藝術市場,最終都産生濃厚興趣。三聯對中國人,對中國藝術品,對中國文化完全沒有信心。

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態不好,知識分子最容易心態不好。自己買套房子花幾百萬,還要背幾十年的貸款,看著別人買個瓶子花幾個億就不平衡。建議三聯多去現場看蘇富比佳士得的拍賣,“資本”在拍賣中花錢,跟咱們逛超市一個概念,什麼叫透支了十年的體量?就像光腳的人擔心UGG太熱,燒壞了別人的腳一樣。

魯小小貓的評論:

資本進入藝術品市場是藝術品市場發展的一個客觀階段。歷史證明這也是個必然階段。資本大鱷也有收藏需求。更何況真正成熟的藝術品市場也需要資本的進入!梵谷,畢加索的畫最初也不是現在這個價格。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