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馮夢波:藝術媒介沒有高下只有新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0-31 19:14:45 | 文章來源: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資訊網

      文\朱莉、吳萌萌

 

        2010年10月19日,英國國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V&A)與央美美術館合辦的“編碼與解碼——國際數字藝術展”在央美美術館開幕,馮夢波作為中國唯一受邀的藝術家參展。

記者:據了解,您很喜歡古典的東西?

馮夢波:對啊,我是很喜歡。

記者:那您當初怎麼想到用數字與新媒體的形式來表現古典的題材呢?看您的早期作品《私人照相簿》實際上也是用新媒體藝術表達了很傳統的情感,您是怎麼找到兩者的結合點呢?

馮夢波:我是喜歡古典的東西,但我從來想過要用新媒體與電腦技術來做古典的事啊。我不會限製作品的題材,也不會限製作品的媒介;因為藝術是一生的事情,藝術作品會有很多,並沒有非要限制在某個領域之內。

記者:我記得您很有名的一件作品是以“四王”山水為題材的。

馮夢波:對,叫《亂碼:山水》。

記者:作品的題目是“亂碼”,而此次展覽的主題是“編碼與解碼”,那麼您對“編碼與解碼”是怎麼理解的?您是不是一直在做一位“解碼者”與“編碼者”?

馮夢波:這只是個題目而已。作品與題目之間有一定的關係,但不是絕對的、一比一的關係。比如我這次的作品實際已經想了幾年,恰逢有這樣一個機會,就能夠很快地把它做出來。

記者:此次參展的作品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馮夢波:這次的作品實際上是一款電子遊戲,當然這款電子遊戲在這次展出時是不互動的,它會自動運作。

記者:這件作品的名字叫做《不太晚》,它有什麼含義或者緣起麼?

馮夢波:本來這件作品是沒有想好題目的。這次展映的是書法和抽象繪畫的一個系統,其實之前也有過這樣的系統——“自動繪畫機”,但以前是用機械的東西來做,這次是用數字化的方式,用電子遊戲來做,這個是有點不一樣的地方。

題目後來我一直在想。因為這個作品中出現很多漢字,頻率最高的就是“晚”,所以我就想這個作品叫做《不太晚》比較好。而且這個作品中也用了我朋友“新褲子樂隊”的一首歌,就叫做《不太晚》,所以那個聲軌也出現在我的作品裏面——題目就是這麼來的。

記者:您從小就喜歡玩電子遊戲?

馮夢波:對啊,很喜歡。

記者:遊戲對您的生活和創作産生很大影響,那麼,您覺得“遊戲”和“讀書”那個更重要呢?

馮夢波:讀書肯定更重要,當然遊戲也是絕對不能少的……一課,呵呵。如果我來上課的話,電子遊戲,我不敢説必修課,但至少作為一門選修課是應該的。譬如我在網上看到一所大學,電子遊戲是必修課,而且指定了某一兩個電子遊戲。

記者:據了解,這次(中央美院)美術館向英方推薦了三位藝術家。

馮夢波:好像是。

記者:他們最終選定了您,您對此怎麼看?您覺得自己的優勢在哪?

馮夢波:這是他們(V&A)的考慮,他們的決定吧。

記者:那您知道英方的大致考慮是怎麼樣的嗎?

馮夢波:這我真的不知道,當初我連題目都沒有,別人可能有現成的作品但我沒有。他們只是知道我而已,可能也看過一些我以前的作品,然後作了一些綜合的比較。

記者:我看過您説的一句話,覺得特別有意思:“真實的世界終將消失,數字化才是唯一的真實”?

馮夢波:(很幽默地)恩,聽著有點可怕有點慘哈?但事兒真有可能是這樣的。現在生活中很多事情就是這樣在發生,不由你的意志。比如很多人喜歡模擬的東西,喜歡磁帶,喜歡這個那個,但已經由不得你了,現在的東西就只能下載。唱片公司都快沒了,都沒有CD賣了,這是很快的事情。

記者:一切都會被數字化的東西代替麼?就像您一樣養狗也要養電子的,呵呵。

馮夢波:對啊,以前很多人都願意買張CD,起碼還有個封面、有個盒子拿在手裏,現在就沒有了。包括書,想找個紙本的,但很可能買不到這本書,也可能將來就真的只能下載了。但“書”本身還在,要讀書的這個動作還在,讀書的意義還在。但它缺少了一些所謂“模擬世界”的感受,比如“紙、墨”的氣息,想放哪放哪,想打開某一頁就立刻就(指著)“這,在這兒”等等,這種感覺可能就沒有了,它會産生一些變化。

記者:您是版畫係畢業的,怎麼轉化到新媒體藝術?

馮夢波:我喜歡各種各樣的玩具,版畫係的很多機械對我來説就是好玩兒嘛。

記者:比如説什麼?

馮夢波:各種銅板機等以及處理的那些過程,就像小孩在畫遊戲塗鴉,玩土、玩泥、玩水都是這樣的,很有意思。

記者:您對現在仍然在做比較傳統的版畫作品的藝術家有什麼看法?

馮夢波:超級尊重!我自己也經常做手工的東西,實際上我的很多作品都是手工的勞動。一直覺得這些非常必要,沒有取代的可能。從個人的情感和對藝術史的理解,我覺得這些不會被取代。比如油畫、國畫、書法,任何用手、用筆而不用任何電的這些媒介都會是永遠的,我希望它們能永遠的存在下去。它們非常的寶貴而且很有價值。我覺得媒介沒有高下只有新舊。

記者:好,謝謝您。

馮夢波:沒事兒,別客氣。

採訪手記

2010年10月19日,英國國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V&A)與央美美術館合辦的“編碼與解碼——國際數字藝術展”在央美美術館開幕,馮夢波作為中國唯一受邀的藝術家參展。

馮夢波,1966年出生於北京,1991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版畫係,後來成為中國數字與新媒體藝術的領軍人物,他的許多作品如《我的私人照相簿》《亂碼:山水》《遊戲結束:長征》《重啟:長征》等都在藝術界引起巨大反響。

採訪結束後與馮老師閒聊,得知他現在我院多媒體工作室作為編外人員長期教學,對央美懷有深厚的情感,“在美院很幸福啊。”他笑著感嘆道。想起發佈會上他説起今天是兒子11歲的生日,也是滿臉幸福——讓人感受到一種活生生的藝術家的存在,也正是基於此,才有活生生的藝術存在。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