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亞洲美術館館長論壇昨在南京正式開壇。來自18個國家的80余位美術館館長及相關專家,圍繞“美術館的亞洲模式及文化責任”這一主題展開研討,互相交流、借鑒。雖然各國經濟社會情況各異,各家美術館的生存方式也不盡相同,但來自不同國家的美術館館長都有一個共識:美術館要成為城市訪者的必到之處。
江蘇對文化的扶持
力度真大
南韓國立現代美術館館長李興宰是第一次到江蘇。他説:看到江蘇省美術館新館,感覺很豪華,很現代化,是展示江蘇文化很好的平臺。我所在的南韓國立現代美術館,建於30年前,面積很大,但高度只有4米,很多大的美術作品都無緣進館展覽,不像江蘇省美術館新館,高度達8米。真的很羨慕!
日本東京國立美術館館長林田秀樹剛到南京,就參觀了南京博物院。當他看到這裡正在建設新館,文物複製工作有序展開,由衷地讚嘆:“江蘇政府對公共文化的扶持力度真大。”當他了解到,漂亮的江蘇省美術館新館是免費開放時,驚訝不已。他説,免費開放是個好政策,日本的美術館則是另一番景象。由於近幾年經濟持續低迷,財政收入下滑,政府撥款日益縮水,導致于上世紀日本經濟繁榮時興建的大量美術館,遭遇嚴重的生存危機,有的甚至已經關門。而他所在的東京國立美術館,雖然3年觀眾達1000萬人,但同樣面臨資金壓力。因為政府制訂了一個“五年計劃”,要求各家美術館“過緊日子”,人頭費和展覽費每年要降低5%,運營費每年要降低15%,而收入則每年要增加1%。他還特別指出,隨著近年來國際恐怖主義增多,展覽的藝術精品保險費用日益增多。他前不久還在呼籲日本政府能為美術館補貼這項費用。
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説,在中國,新世紀以來,全國各地都興起了一股美術館建設熱潮,這與中國經濟的發展是分不開的。過去中國人溫飽問題尚未解決,當然無心把錢花在文化建設上。如今中國人生活改善了,人們開始講究生活品位了,政府對文化的大投入是順應了人們的文化需求。
各國美術館生存
無統一模式
多年前,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質疑:國外的博物館、美術館都是免費開放,中國為什麼要收費呢?這兩年,中國的很多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紛紛對公眾免費開放,這給人們一個錯覺,似乎美術館從收費到免費,應是大勢所趨,而實際情形卻並非如此。
新加坡國立美術館館長郭建超介紹:新加坡一共有60家左右美術館,都屬於半官方性質,美術館的員工薪水和硬體建設都由政府撥款。美術館自身也在積極籌款,主要對像是私人收藏家和熱愛文化的企業家。新加坡美術館大多收費,門票一般是10個新幣(相當於50元人民幣)左右。
在日本,儘管法律要求美術館免費開放,但實際上,因經濟狀況不佳,美術館除對中小學生免費開放外,對成人都要收取1500日元左右的門票。各家美術館為緩解資金不足問題,都各顯神通。林田秀樹説,他所在的東京國立現代美術館,就引入時下日本人喜歡的時裝、攝影、動漫等各種新興産業進入美術館,以吸引更多的參觀者尤其是青年人。有的民營美術館,乾脆變身“百貨店”,否則難以為繼,因為政府對民營美術館並無直接的優惠政策。
作為南韓唯一的國立美術館,南韓國立現代美術館從建館起就免費開放。而對大多數南韓美術館來説,門票都是他們收入的一個重要方面。李興宰告訴記者:在南韓,民營美術館數量超過了公立美術館,他們的資金來源多種多樣。除門票收入外,還有民間捐贈,此外還有經營附屬餐廳、咖啡廳、美術培訓的收入。民營美術館如果遇到生存困難,可以向政府申請援助,政府會提供諸如運營經費、特展、培養繪畫訓練師等方面的幫助。
比較而言,中國民營美術館雖然誕生歷史不長,但似乎生存有道。北京今日美術館館長張子庚介紹:他們得到的國家補貼不到1%,美術館也不賣門票,但他們卻活得很好。他們主要靠開發美術衍生品,僅這一項,今年收入就達100萬;還有書籍開發,如美術普及叢書《5分鐘讀懂一件當代藝術品》,就大受歡迎。
“各國美術館生存並無統一模式,即使是發達國家,他們的很多美術館也是收費的。”江蘇省美術館館長高雲認為,收費可以拒絕一些對藝術沒有感情的人群,控制人流量,降低管理成本,保護文物;而免費則往往吸引更多的人進入美術館,對公民進行美術熏陶,讓更多的人成為美術愛好者。總之,收費或免費,都是與美術館的性質定位、當地的經濟發展水準等多種因素相關的。
美術館不應只是
藝術家的沙龍
“多年來,國內不少美術館機關化嚴重,變成了藝術家的沙龍,公眾親近感不強。舉辦一場展覽,開幕式時車水馬龍,平日裏門可羅雀。我認為,美術館應該成為城市訪者必到的地方,英國的大英博物館,法國的盧浮宮,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不僅本地居民熟悉,外國遊客哪個不想去呢。美術館不能僅成為象牙塔式的殿堂,更應是為公眾服務、融入城市生活的公共服務場所。”高雲的觀點得到了所有與會美術館館長的呼應。
香港藝術館館長鄧海超介紹:為了增加美術館的人氣,2007年他們展出了國寶級藝術品《清明上河圖》,館內人流如涌,他們只好限制每人只能在畫前逗留4分鐘。同時,他們也做了一些新嘗試,如展出名牌“路易威登”,引來了很多的人群,也為香港藝術家帶來了很多新的靈感。
除重頭展覽,增加開放時間,也是吸引公眾手段之一。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收藏展覽部主任皮埃爾·阿平透露:在澳大利亞,一些美術館為了融入市民生活,增加了夜間開放,給青少年提供欣賞美術作品的機會。美術館還增加了網上項目,讓觀眾隨時下載展品視頻。而在南韓,很多年輕人選擇在美術館與朋友約會。李興宰分析,看電影只有2個小時,而到美術館可以悠閒自在,放鬆又高雅。因而受年輕人青睞,成為一種時尚。
美國舊金山亞洲美術館工作更細緻。據其首席代表羅賓·格羅斯貝剋女士説:10年來,他們每年會對觀眾就展覽的認識、評價、建議等問題做4次調查,美術館再根據他們的具體興趣,安排展覽。她説,這一切就是希望“藝術能融入民眾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