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邵大箴:吳冠中先生逝世是中國美術界重大損失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6-27 21:54:24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專稿

邵大箴

藝術中國:您聽到吳冠中逝世的消息第一反應是什麼?

邵大箴:非常悲痛,我們失去了一位有人格魅力和藝術魅力的大藝術家。我們的關係非常好,我一直對吳先生很尊重。一個禮拜之前,他把他的畫捐給了香港美術館。

吳先生把它最好的畫作都捐獻給了美術館,如上海美術館、香港美術館、中國美術館、新加坡美術館,給大眾欣賞。去年他在中國美術館辦了個人捐贈展,我們大吃一驚,從來沒見過這麼多、系統的看到吳先生的作品,還有他捐獻給故宮博物院的,這些作品集中在一起反應了吳冠中先生要把最好的藝術獻給大眾、國家、民族和社會。

藝術中國:您能對吳冠中先生對中國美術界做的貢獻做一個評價?

邵大箴:他最重要的貢獻是關注了藝術的一個基本問題:藝術怎麼樣能感動人?我們在革命時期、戰爭時期,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都認為主題內容、題材非常重要的,但是對形式主義有所忽視。我們忙於藝術表現戰爭和政治等意識形態,但是對藝術的形式語言,怎麼樣能反應社會生活,反應人們的審美情趣,怎麼樣注重對人們的審美教育,這方面注重很不夠,但吳冠中先生在改革開放初期80年代,83年、84年就提出形式美的問題、形式與內容的關係問題,藝術裏面形式是非常重要的,是可以制約內容的。這個總呼籲,他發表的文章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他根據他的深切體會,以及中外美術史的規律提出了形式的問題、抽象美的問題,這個對中國藝術有極大的貢獻。而且他身體力行,在他的油畫、水墨畫都做了非常有益的探索,走在中國藝術家的前面。他這個方面的作用對中國的80年代、90年代以及現代,功勞是不可磨滅的。

藝術中國:2010年張仃先生、華君武先生、吳冠中先生三位大師的離去,您能對這個現象做個點評嗎?

邵大箴:我感覺中國美術界突然非常荒漠了。這三位大師的人格和藝術對當代中國美術起了很大的作用。有他們在,我們的藝術才感覺更充實、我們的美術界就更活躍。他們從舊社會來,經歷了種種的風雨、坎坷,對中國的美術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從各種不同角度創作了很多今天我們感到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價值的作品。另外,這三位大藝術家的人格魅力是很難超越的,因為他們又是社會活動家。他們能在美術界形成一種吸引力,雖然中間有言論上的爭論,大家對他們的言論,尤其是吳先生,有一些爭論。但他們充實了我們美術界的力量、活躍了藝術界的氣氛。

藝術中國:吳冠中先生最後幾年提出了對美協、以及對中國美術教育培養體制的看法,您現在對這些問題怎麼看?

邵大箴:吳冠中提出的看法是從他的切身體會中走過來的,他對體制比如文聯、美協這方面他有些個人意見,他可能説的話有些過激,但這些都可以原諒,一個藝術家可以發表他的言論,而且這些言論引起的討論沒有什麼壞處。對於這件事,可以見仁見智,有人認為他説的好,有人認為他説的不太完全符合實際。我覺得吳冠中先生也沒有確切的參與文聯或者美協的某些活動,他是從旁邊看,從旁邊看有時會某一點上説的比較準確,有些問題上也可能是霧裏看花,但這些都不影響我們對吳冠中先生的尊重。

藝術中國:您現在對吳冠中先生的夫人朱碧琴女士以及孩子們情況了解嗎?

邵大箴:朱碧琴先生很早之前就得了腦血栓,有一些老年的病狀,吳先生很關心她。吳冠中讓他們的孩子自由發展的。這個在公眾面前不必多議論。

藝術中國:您覺得吳冠中先生這種大師的風格,是否面臨後繼無人的現象?

邵大箴:也不可以這樣説,藝術和社會都是長江後浪推前浪,我們失去吳冠中先生是很大的損失,但我們不能説是後繼無人,張仃、華君武、吳冠中先生他們走了確實是我們很大的損失,但我們還是寄希望於新生力量。中國藝術界還是有希望的。時世出英雄,我們的藝術隨著社會發展向前推進,不要太悲觀。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