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對中國行為藝術的一些思考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6-08 22:58:02 | 文章來源: 王遠的部落格

你的行為藝術嗎

——對中國行為藝術的一些思考

文:王遠(華東師範大學)

行為藝術離不開行為。行為上升到藝術,那無疑對行為的研究已經到境界了。説起行為,人們不免會聯想起以往對一些關於人的行為性質定論。如:行為高尚、行為惡劣、行為失常等等。行為,是人們內心活動的外在舉止表現。所謂表裏如一説明人的外在行為與內心活動是一致的,口是心非講的(人的言説也是表態行為)與想的完全背道而馳等等關於行為的描述不一一列舉。

自從行為被藝術後並由西方傳入中國,行為藝術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在我們眼前,因此,我們就要小心地關注周圍人們的一切行為舉止,或許一不注意就會錯過一次偉大的行為藝術表演。

行為,是每一個肢體健全人所具有的基本功能(包括動物)有學者已出版《動物行為心理學大辭典》。人類主體文化的發展逐漸通過相關學科研究——在心理、文化、意識、社會等人文領域産生對人行為結果的不同分析探索。

伊夫、克萊因的驚世一躍

作為人人都具有的動作或舉止行為是如何演變為藝術的

傳統肢體語言藝術——舞蹈藝術

據説,遠古類人無法充分用語言交流思想,著急之時就手舞足蹈來傳達意圖。人類通過漫長歲月地不斷演變,舉止行為、動作技術難度越來越複雜從而表達了人的進一步的情緒思想。這一以身體為語言作“心智交流”(常伴有音樂)逐漸演變成為一門有技藝表演性質的肢體藝術——俗稱舞蹈藝術,並延續至今。

當代肢體語言藝術——行為藝術

1950年代法國藝術家伊夫、克萊因以藝術的名義通過精心策劃從二樓陽臺縱身一躍,正是這一瞬間的一躍行為(並在他的密謀下雇人拍下了這壯觀的一幕)而載入史冊,克萊因把這一行為表演命名為“墜入虛空”。從此世界上就又多了一個藝術品種——行為藝術。這也許是迄今最早一次以藝術確定此行為的行為藝術表演。

行為藝術其特點與舞蹈(略)的差異

行為藝術不講究肢體語言的技術含量也無需過多的道具,場合選擇隨機性也較大(但往往總是在藝術圈表演);通常一個行為藝術的過程是經過藝術家自己策劃實施並利用自身肢體以簡單的行為動作或加以不多的道具來作為表演的方式。目前,中國行為藝術表演有往驚人之舉和直指靈魂的觀念方向發展。

自從伊夫、克萊因在法國這一驚世騰躍展翅行為表演之後,行為藝術逐漸蔓延也波及到了遙遠的東方。

至今全世界從事行為藝術表演的藝術家有很多但出名的卻寥寥無幾。著名的行為藝術家有英國的傑爾伯特與喬治,前南斯拉伕人瑪利娜、阿布拉莫維奇(被譽為行為藝術之母)等,當然,法國藝術家伊夫、克萊因是當之無愧的行為藝術之父也是鼻祖了。

中國行為藝術的再度升溫

國內行為藝術發展在近幾年已達到一定熱潮,尤其以北京為甚,從北京到廣州等地分別還搞起了行為藝術節。起因或許有這幾個方面:1)行為藝術的直接性。作為中國行為藝術家運用行為來表達對現行社會制度的憤懣,無疑似乎是最直接有力的。其次,行為的材料是人的身體以及肢體所展現的情緒無間隔性。2)行為藝術的普遍性。應該説行為藝術的門檻是最低的。因為人人都有行為能力,如果加上一點思想或觀念再加上一點膽量,那麼你就有可能成為一名行為藝術家了(成本幾乎沒有)。3)行為藝術的熱潮。90年代期間行為藝術傳入中國也一直沒有被真正關注,原因是一開始的行為藝術就表現出驚人的殘暴事件,因此也一直被官方壓制。近幾年個別國內和國外的行為藝術家的成功案例不斷被報道,加之國內意識形態寬鬆化的綜合因素激勵了中國藝術家在行為藝術領域的施展信心和空間。

行為藝術在中國已談不上藝術

雖然行為藝術還是以藝術為主體,但行為藝術來到中國已談不上藝術。對於行為藝術家而言重要的更在乎于通過行為本身和行為所表達的觀念訴求。所以,我們看到的中國行為藝術的表演是一種直白下的主題性式的行為表演,表演的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把觀念闡明。至於行為藝術、行為藝術家的藝術稱謂在當今行為藝術表演中已名存實亡。我以為,藝術這個詞在行為表演面前既然被削弱説明已是多餘的甚至可能是沒有必要的累贅。事實也説明行為藝術家更多的是以行為去表達觀念,行為的目的是觀念,觀念是藝術家行為的根本,至於以藝術的名義去表達行為,我認為那將會削弱思想的鋒芒、直指的力量。所以,建議中國行為藝術家去掉藝術二字直接更名為“行為家”(這倒是一個首創名字),或許,這樣更符合事實,也實至名歸,直奔主題。

行為藝術的中國境遇

行為藝術在中國,如今越來越變得乏味、窘困。從改革開放以來,行為藝術不斷地依靠行為的觸目驚心來不斷刺激觀眾的神經,吃死屍的、吃屎的、自殘的、自殺的一系列行為藝術表演猶如一項極限運動並被人們觀看、談論,而後被棄忘。觀眾感官的進一步無限期待也逼迫或挑戰著行為藝術家的有限可能。

作為中國行為藝術家一直希望通過其行為表演來啟示人們對現行制度或道德進行抨擊的崇高理念。然而行為藝術家始終又不希望丟棄藝術家的身份而去作為一個真正大義凜然的鬥士,實在是境界與行為無法吻合甚至會引起一定的靈魂誤解。再則,藝術家的行為藝術表演大多又是在藝術圈發生,其範圍也並未拓展出藝術圈,影響顯然還不如行為惡劣的表演家張悟本。藝術家的行為啟示作用實屬淪為了內部的參考消息,效果遠達不到預期目標。看來想引起關注還真要有點絕招。回頭看看那些90年代中國早期的行為藝術家,在其未出名間他們的行為藝術表演就在挑戰極限,鬥猛鬥狠,怎麼噁心怎麼弄,如何驚人如何做。多年過去,事隨境遷當年的自虐型的行為藝術家如今出名了,開始溫文爾雅了,宣佈放棄行為藝術了,轉而“遁入”香灰的世界。生命的企圖隨著時間的眼睛慢慢顯山露水。

中國的行為藝術家如果希望通過行為藝術來表達對社會制度、道德、靈魂的批判,我認為還不如先檢點一下自己的行為和權力。抑或普度眾生不如預先超度在我。

誠以為,以行為的方式來探討觀念的事,到不如直接用語言文字來的更直白;一篇文章、一段演講或許更適合表達個人的觀念,而起到的作用可能比那種裝腔作勢、扭扭捏捏地文不對題的行為藝術來的更解決問題。

當然,如果沒有了那些衝在第一線的行為藝術家勇敢地折騰,如果藝術家都去寫文章(實際也不可能,藝術家即使美術學院畢業也未必中學語文過關),那麼批評家就多如牛毛了,反過來可能也沒有什麼行為藝術表演可供批評家評論和叨咕了。

結語:宏觀而言,行為藝術來源於樸實的肢體語言和舞蹈的身體藝術。開化尚早的漢民族並非是一個最擅長肢體語言藝術的民族,既然行為離不開藝術,那麼中國行為藝術家不妨屈就學習研究一下能歌善舞的邊塞各民族的文化藝術或西方對行為藝術是如何進行行為言語、行為表演、身體藝術、行為心理、行為與社會關係學等方面建構情境行為藝術語言的。否則,僅僅靠一時的衝動行為,中國行為藝術的前景是暗淡的,留下的也只能是文不對題的極限挑戰行為,毫無藝術可言。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