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中國畫畫廊的八大困難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5-28 19:20:48 | 文章來源: Tianci的日誌

近年,國內藝術品市場非常紅火,二級市場拍賣業發展迅猛,但一級市場畫廊業特別是傳統中國畫廊卻發展緩慢。困擾中國畫畫廊發展的因素到底是哪些?目前國內畫廊經營的大氣候如何?大家都較為關心。

一、周邊市場低迷,畫廊陷入困境

進入2008年,國內整個中國畫畫廊都不太景氣。在琉璃廠以經營當代名家書畫為主的“深巷畫廊”經理張世東表示,目前畫廊業的整體狀況並不算太好,我了解許多畫廊基本處於“維持”狀態,能保本就算好的,非常營利的畫廊比例有限,我周邊的畫廊都換了好幾撥了。一方面,名家畫作的進價就很高,所以只能靠“拼縫”掙點小錢,暴利時代已結束了,除非你去賣假畫。”

以經營近現代名家字畫聞名的“正品齋畫廊”老闆胡正國則認為,“受整個宏觀經濟、股市、房地産下跌等周邊市場的影響,畫廊的生意今年也必定受到衝擊。眼下近現代名家字畫的價格還算堅挺,如李可染等大師,但當代書畫名家的價格恐怕要隨行就市適當下調一些。另外,有實力的畫廊都跟拍賣公司有合作,光靠畫廊自己也不行。”

二、多數畫店模式,依靠多种經營

儘管市場紅火,但許多畫廊仍舊沒有擺脫原有的畫店形象,多种經營、大雜燴的畫廊當前不在少數。有的畫廊靠裝裱字畫增加收入,如琉璃廠的“融德畫廊”儘管專賣黃永玉畫作,但有一半的空間在做畫框和裝裱生意。也有一些老牌畫廊如“可創空間”,由以前的賣中國畫為主改為兼營當代藝術、油畫和版畫,多元化經營不僅減少了畫廊的風險,也帶來更多客戶。

可創空間負責人認為,“畫廊和畫店目前看誰也不能取代誰,都有各自的生存空間,特別是對中國畫這個品種而言。”由於畫店模式在中國畫畫廊佔據主流,使整個畫廊業的品位長期在低位徘徊,模式的陳舊已經在很大程度上使中國畫畫廊同西畫廊相比處於劣勢,守株待兔,死氣沉沉,其活力可想而知。

三、缺乏學術關注,商業氣息過濃

當前,很多中國畫畫廊過分商業化,對學術缺乏關注,導致商品畫盛行。遍佈琉璃廠的除了榮寶齋畫廊還能常期舉辦一些有特色、高水準的畫展外,在其他畫廊一年四季基本就看不到什麼展覽,更別提學術性畫展了。不少畫廊經營者對中國畫少有研究了解,以致不堪入目的“行畫”大有市場,令有眼光的藏家拒而遠之。

著名畫家史國良表示,好的畫廊要給畫家做全面的包裝推廣,搞學術展覽,目前國內很多畫廊都不願意在這方面投資,只是簡單地倒來倒去、做買賣,國內真正的好畫廊目前還不多。現在許多國內畫廊在做“托”的角色,我覺得這是“飲鴆止渴”。光用“托”這種辦法做市場我覺得不叫做市場,當沒人托你後,畫家會摔得很慘。

四、送禮市場為主,買家缺乏培養

中國畫畫廊難以做大的一大原因就是國內當前還缺乏真正的收藏群體,目前送禮和投機仍佔據市場主導。深巷畫廊經理張世東表示,“目前國內畫廊還主要靠送禮市場,中國畫收藏投資的比例較小,關鍵是買家沒有培養起來。自己的客戶多是業內熟人或送禮的,陌生的購買者太少了。”

史國良則認為,內地的市場和港臺的市場還是不太一樣的,我們的市場更具有“中國特色”。以前有人説內地主要是禮品市場,我覺得不能否認它是一個大的需求板塊。大家感到目前市場中投機的成分較多,真正喜歡收藏的人少,要正視這個現實,扭轉這種局面還有待於媒體、專家各方面的引導。

五、假畫市場氾濫,鑒定體系混亂

近兩年,國內當代藝術畫廊突飛猛進發展,與不存在贗品困擾有很大關係,但對中國畫畫廊卻是個“老大難”。無論是近現代書畫還是當代書畫,都無法回避贗品氾濫的現象。由於歷史的原因,書畫造假一直難以杜絕,使得缺少經驗的新投資者難以進入這個市場,畫廊業也深受其害。

其次,鑒定體系混亂也是一大罪魁禍首。中國書畫多年來就一直沒有建立起權威的鑒定體系,對於故去的近現代大師名家沒有官方認可的鑒定機構,而當代畫家又有人懷疑其道德問題,拋出“畫家本人説了也不算”的怪論。造假現象不扭轉,鑒定體系不建立,中國畫想真正走出困境,讓大批新資金進場投資,實在是難上加難。

六、當代質次價高,畫廊沒有底氣

“當代書畫質次價高,真正有價值的鳳毛麟角,我們畫廊也沒有選擇,沒有底氣。”正品齋畫廊老闆胡正國如此表示。他説,近現代大師名家輩出,但當代有創新、有傳統、有筆墨功力的畫家太少了,我們畫廊真的沒有什麼選擇,畫得好的就這麼有限的幾位,價格炒的還很貴,不是一般的畫廊能承受的。

在當代書畫經過一輪瘋狂炒作後,總體呈現“後勁不足”。目前拍價上百萬元的當代國畫名家不下數十人之多,更有甚者動輒千萬元,價格虛高的大有人在。許多畫廊的當代名家的畫價甚至超過拍賣價,形成“倒差價”,令人費解!當代書畫只有消除泡沫,遠離炒作,才能吸引畫廊和收藏投資者進入,否則,只依靠投機者炒來炒去,最終將誤入歧途,給人的只能是一種繁榮的假像。

七、品牌意識薄弱,缺乏展會宣傳

中國畫畫廊還有一大弱勢,就是品牌意識差,不注重宣傳,且國內很少有專門為國畫畫廊開設的畫廊博覽會。近年國內當代藝術火爆,與每年一屆的畫廊博覽會有很大關係。通過參加畫博會,一些畫廊找到了合作機會,宣傳了自己的品牌,也會培養一批潛在客戶。總之,當代藝術畫廊的展會意識普遍很強,當然這與當代藝術買家的國際化有一定關係。

但是,我們近年在國內卻極少看到傳統國畫畫廊的展會,大家都習慣孤軍奮戰,沒有集中的品牌宣傳整合,國畫畫廊就很難與西畫廊抗衡,處於劣勢。什麼時候我們能看到上百家的知名國畫畫廊集中在一起展示呢?這個想法目前看有點奢望。由於目前國畫畫廊沒有自己的展會,形不成合力,畫廊的社會知名度往往大打折扣。

八、拍賣市場強大,畫廊受到擠壓

國內拍賣市場一枝獨大,也使中國畫畫廊受到擠壓,難以做大。目前大部分拍賣公司都在做近現代和當代書畫業務,瓜分了傳統畫廊的大部分生意。像嘉德、保利、榮寶拍賣的當代水墨專場都在2000萬元左右,近現代書畫的成交額就更高,精品佳作都分流到拍賣場,而畫廊拿到的都是一般性的畫作,競爭力自然低下。

近年國內拍賣公司畸形發展,目前大小拍賣公司近千家,遠遠超出了市場的承受能力,這種一二級市場嚴重“倒挂”的現象,不僅混亂了市場,也對傳統中國畫畫廊衝擊很大。畢竟拍賣公司在資金實力和成交競價上相比畫廊優勢巨大,所以拍賣與畫廊倒挂的問題不解決,畫廊想發展也是一句空話。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