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董夢陽:做學術首先要具備學術精神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4-01 17:31:15 | 文章來源: 《美術焦點》

王寧:中國的學術理論,好像一直存在一種對藝術支援的滯後性,總是一種新的藝術形式出現了之後,我們才會出現相應的理論對它進行引導或者介紹。但是在藝術形式沒出現之前,很少有這種預見性的理論的出現。

董夢陽:我想這麼大一個林子呢也不能這麼説。其實反過頭來,這是一個食物鏈中的問題,問題出現在很多的環節,就像有些人很有才華,但是不被媒體所報道的時候誰也不知道。所以我覺得這需要我們大家共同的發掘,去培育,中國做了多少藝術論壇,哪個論壇有名了,哪個論壇發出聲音了,都沒有,我想那麼多論壇總有一些有價值的聲音,但是沒有發出來,沒有發出來的原因,所以我覺得我們的媒體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王寧:關注點不對。

董夢陽:對,就沒有把它去放大,你想你一個論壇一百人聽到了而已了,重要的是要一萬人通過媒體把它宣傳出去。

王寧:藝術市場是一個整體的一個系統性的,那您覺得在這個系統當中,需不需要一種大家合作的機制?

董夢陽:我想我們總是講“相煎何太急”,的確是需要這樣,當然我覺得我們有些方面做得還不錯的。就拿北京和上海比,我覺得你看北京一到週六、週日,大家是一起去做展覽的時候,會有一個聯動的效應,是有聲勢的,合起來總是力量大一些。而上海則各自為戰。就像做蛋糕,大家聯合起來把蛋糕做大,我們每個人分一點就足夠了。就像我們每次“藝術北京”的時候,大概有四十多家媒體參加,但那麼多的雜誌我基本上都不看。我要找一本權威的書,我就願意給人家登廣告,即使貴也沒關係。以前一個雜誌社問要不要登廣告?我説多少錢?兩千五,那點錢太小了。我們的價值太低了。因為你就值兩千五,因為你的受眾就值兩千五,如果有一本雜誌大家都看業內、業外的人都在看的時候,那它就有價值了。

王寧:對。

董夢陽:所以説需要整合,要有一個格局。今天的當代藝術市場,至少我覺得救活了多少印刷廠,你看我的後備廂裏全是畫冊,全是雜誌,一個禮拜我就清一次,但是哪個有價值的,有哪個……大家需要三思的,就是説我們在浪費資源,我們在浪費人才,浪費很多東西。

王寧:那從您自身現在所做的工作來説,您對市場的機制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或者對這個機制的改變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效果?

董夢陽:那我倒也不敢説,我只能盡我最大的努力去做,能夠廣結善緣,合作,共融,以前背棄我的同事,他又回來了,我還一樣接受。那從另一個角度講,我只能説告訴你我的想法,或者通過你的聲音發出去,也許能夠找到一些共鳴,但是真的讓你們幾個媒體坐下來説咱們合,大家都談不攏,太多層面。很多事情彼此都不范兒,彼此都覺得我做得好。到最後就是看誰熬得過誰。

王寧:還是有一種競爭性在裏面,就是合理的整合。

董夢陽:因為我覺得你越有操作含量和技術含量,越是大家不容易去copy的。

王寧:要有高技術含量的東西。

董夢陽:我們講,知識是第一生産力,其實在孔子時期就是“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其實是一個道理的。很多東西都是説明瞭一個智慧的含義,所以我們要應用人的智慧去完成我們的這個産業。如果我們産業的智商,或者説操作能力低下,你永遠成為不了一個産業。

王寧:永遠只能是讓別人吞併的命運。

董夢陽:所以説在藝術市場那麼活躍,那麼火爆的時候,也有很多很多人沒有進來,很多真正有錢的人沒有進來,原因是真的覺得你們這不符合規律,不符合市場的規律,你們一定會是一個泡沫。

王寧:泡沫,早晚也會有爆的那一天。

董夢陽:所以就不跟你們玩,所以進來那些人呢,小打小鬧的。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