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我國流失海外古籍何時回家?多管齊下已漸次回歸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2-26 22:39:31 | 文章來源: 人民日報

 圖為2008年6月14日,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展出了近400種古籍善本,展品多為國家一級文物,因此一開展便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參觀難得一見的珍品。金碩攝

圖為永樂大典殘卷,現藏國家圖書館,上面可看見外國收藏機構的標識。

  圖為史金波教授在前蘇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聖彼得堡分所特藏部考察黑水城西夏文獻。史金波教授供圖

流失海外的古籍何時回家

書“運”即國運,流失“大典”折射百年滄桑

在今年6月舉辦的“國家珍貴古籍特展”上曾傳出消息:“一冊散佚海外的《永樂大典》重現於世並將入藏國圖。”近日經記者確認,這冊《永樂大典》已經正式入藏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陳紅彥透露,從一位加拿大華人手中獲得的這冊《永樂大典》是卷2272至2274“模”字韻的“湖”字一冊,與國圖所藏的《永樂大典》可以前尾碼合。至此,國圖收藏的《永樂大典》已達222冊,數量居世界首位。

《永樂大典》的流散與回歸是近代以來中國流失海外古籍命運的一個縮影。據陳紅彥介紹,《永樂大典》成書的時候有1萬多冊,現存只有380冊左右,不到原書的4%,分散在十幾個國家的30多個機構,其中英、美、德、日等國收藏數量較多。

這部中國古代最大的百科全書之所以會流失海外,帝國主義列強的野蠻侵略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1900年6月,八國聯軍攻入北京。位於東交民巷的翰林院因靠近使館區,淪為戰場,保存於此的800余冊《永樂大典》幾乎全遭焚燬,倖存的殘本或被侵略者作為戰利品劫掠而走,或被國內一些懂得此書價值的人翻檢拾走。此後,外國侵略者還從一些書商、收藏家手中收購大典。最後,翰林院僅剩的64冊大典被清朝大臣陸潤庠運回府中。國家圖書館收藏的第一批《永樂大典》就來自陸潤庠所藏。

新中國成立以後,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文化遺産的保護工作,流失海外的《永樂大典》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努力下漸次回歸。上世紀50年代,中蘇關係比較好的時期,蘇聯曾歸還過一批《永樂大典》。1951年,蘇聯列寧格勒大學東方係將11冊大典贈還中國;蘇聯國立列寧圖書館贈還52冊;蘇聯科學院通過中國科學院圖書館移贈1冊。當時的東德也贈還我國3冊。在60年代國家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周恩來總理特批專款從香港藏書家陳清華手中購回了一批珍貴古籍,其中有4冊《永樂大典》。陳紅彥説:“這些散失海外的《永樂大典》歷經滄桑,能夠回到國內,確實令人欣慰。”但她同時指出,回歸的只是少數,更多的珍貴古籍依然靜靜地躺在異國他鄉的圖書館、博物館和私人手中。

流失與散佚海外渠道眾多,具體數量和種類難有統計

從清末到抗日戰爭,是我國古籍向海外流失最多、最嚴重的時期。除戰爭導致的流失之外,許多外國漢學家、探險隊、考察隊利用當時中國混亂的政局,在各地尤其是邊疆地區,肆無忌憚地盜挖和偷運中國古籍,舉世聞名的敦煌遺書、殷墟甲骨、西夏文獻等就是這樣流失海外的。當時在中國的外國傳教士和駐華使節出於個人興趣也大量購買中國古籍,比如美國牧師韓慕義等,在離任時也帶回不少古籍。還有部分古籍是通過貿易或走私等途徑流出中國的,比如日本文求堂書店主人田中慶太郎,長期在中國蒐求宋元善本;日本靜嘉堂的中國古籍很大一部分是清末日本人從我國民間藏書世家“皕宋樓”等處低價收購而來。還有一部分則是當時中國政府贈送給外國政府和學術機構的,比如美國國會圖書館就收藏有同治皇帝贈送的中國古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中文圖書館收藏的大部頭的《欽定古今圖書整合》是當時清朝總理衙門贈送的。新中國成立前,一些人移居海外時也帶走了不少古籍。

在此期間,究竟有多少中國古籍流失海外?很遺憾,目前還沒有一個權威的統計數字。記者根據有關資料粗略統計,以美、英、法、俄、日等為代表的將近20個國家的90余所大型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都收藏有中國圖書文獻,所收藏的中國文獻總數逾百萬冊。海外以收藏中國古籍善本著稱的機構至少包括:美國國會圖書館、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圖書館、英國大英圖書館、法國國家圖書館、日本宮內圖書寮、靜嘉堂文庫、東洋文庫、東方文化研究所、國會圖書館、內閣文庫等。

陳紅彥説:“在國內我們可以通過普查來摸清家底,但是國外一般不會專門清點中國古籍,只能是一些收藏單位自己編訂書目,我們通過這個渠道可以了解一些。有些古籍,比如敦煌文獻,好多已經出版,或者已經編成目錄,情況大致可以了解,但是沒有著錄的海外中國古籍的流散和收藏情況,就很難掌握了。”

改革開放以後,我國學者有機會赴海外留學或訪問,許多國外圖書館和學術機構也邀請國內學者幫助他們編輯中文文獻目錄,使國內對國外的相關收藏逐漸有所了解。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全國古籍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安平秋長期致力於研究海外中國古籍,對於宋元刻本尤用功力。據安教授介紹,日本是中國大陸之外收藏中國古籍最豐富、價值也最高的國家。現在存世的宋元古籍,中國大陸收藏有3000多種,中國台灣有800種左右,美國有120多種,而日本有1000多種。許多日藏中國古籍是孤本或善本,價值極高。《史記》的元刻本,全世界僅存9部,我國雖有3部,但皆為殘書,而日本有130卷的全本。日本收藏的《趙志集》所著錄的作品,不但《全唐詩》未收,就是後來的《全唐詩逸》亦未能補入,這是一部在中國已經亡逸的唐代詩歌集。此外,日本還收藏有大量的明清刻本。復旦大學在編《全明詩》、《全明文》時,必須到日本訪書,以補國內資料之不足。

安平秋認為,面對中國古籍流失海外的眾多途徑,籠統地説這些古籍都是外國掠奪去的,既不符合事實,也不利於學術交往和追索,“還是應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他建議,在原件暫時不能回歸的情況下,應盡力先把內容影印出版。目前安平秋和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的部分同事正在調查美國收藏的宋元古籍,已取得豐碩成果,《美國圖書館藏宋元版漢籍圖錄》一書將於明年由中華書局出版。

記者在採訪中注意到,我國學者對日本和美國收藏中國古籍的情況是比較了解的,而對歐洲諸國的收藏,除敦煌遺書外,鮮有人涉足,具體情況還不明瞭。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