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一批被忽視的美術家遺産亟待搶救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3-25 20:06:32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美術週刊

  幾年前畫家劉海粟的遺孀和子女為爭奪遺産對簿公堂,日前又有媒體曝出,國畫大師李可染的家族內部也“戰火紛飛”,爭端仍是大師作品。然而,當大家總被一些耳熟能詳的大師所吸引時,還有一批美術家及其寶貴遺産在淡出大眾視野,不由得使人疾呼:搶救性整理被忽視的美術家遺産,迫在眉睫!

  這是筆者最近看到北京畫院搶救性整理並推出“丹青化境——李斛繪畫精品回顧展”時極為強烈的感受。開幕當日,觀者雲集,從全國政協副主席到普通市民,從前輩耆宿到年輕學子,大家看到李斛作品時無不為之叫好。然而,如果沒有這個展覽的機會,有多少人尤其是年輕人了解他?也許他們還會反問:李斛是誰?

  這一問,暴露了當前學術研究、藝術教育的種種弊端。對於傳統精粹的挖掘整理,重口號而輕行動,重藝術史的提名而輕真正的建樹。文脈的傳承,不能只停留在字面上。年輕人不知祖師,不知淵源所自,談何薪盡火傳?

  李斛的素描作品以堅實的造型基礎,深厚的藝術功力和嚴謹雅致而又活潑抒情的格調在我國素描教學及創作領域獨樹一幟,所繪人像有符爾拜因、安格爾等素描大師的遺風。當年,徐悲鴻評價這位高足時曾説:“他是中國的安格爾!”他繪製的素描“石膏像”問世後,多年陳列于美術學院的教室、走廊中,成為幾批美院師生學習、觀摩的範本。數十年後,當我們再以新的角度觀賞這些作品時,仍然不得不承認,正是這些有著深厚藝術底蘊的作品,為新中國畫壇培養了一代優秀的人才,如靳尚誼、姚有多、范曾……

  當日的研討會上就坐滿了李斛的學生。清華美院教授李燕回憶道:教素描課時他總要求學生儘量少用橡皮,每當看到學生要動手擦,他就搶先一步説“橡皮借我一用”。待到下課時,看到口袋裏有許多橡皮又會打趣道:誰的東西落地上,我給撿到這裡啦!給學生留足面子卻又將真正的嚴格灌輸到他們心中。

  70多歲的畫家李寶林回憶起李斛對總政美術工作的支援時説,到他那裏借畫甚至都沒有打借條。許多學生不忘他的教導:“學西畫是要更好地為中國畫服務,更好地學習和發揚傳統。西畫基礎紮實,但我們要用宣紙、毛筆和中國畫形式畫人物。”對於中國畫從傳統轉型到現代,他做了很重要的工作。蔣採蘋認為,對於中國畫的中西結合,從古典開始還是從抽象、裝置方面結合的問題,李斛的探索給了我們很多啟示。要警惕有些所謂的中國畫打著“創新”的旗號,背離人們健康的審美趣味。她同時感慨:年輕人不了解李斛,因為宣傳、展示得太少了;在商業大潮的衝擊下,像李斛這樣踏實做學問的實在太少了!

  由於各種原因被歷史湮沒的美術人物還有很多。比方説與齊白石同時代的花鳥畫家陳半丁,如今還有多少人了解?無怪乎近來常有人發出呼籲:美術史亟須重寫!

  李斛淡出大眾視野,或許因為他五十幾歲就過早地去世了;但他的藝術主張不應被漠視,他革新中國畫的心願還未完成。系統地蒐集整理就是保護美術遺産的第一步,因此,我們要感謝北京畫院推出了這樣的好展覽,我們也要倡導更多的美術機構共同參與到這樣的工作中來。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