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兩會訪談:西藏當代藝術作品的留存面臨難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3-03 23:43:07 | 文章來源: 中新社北京

西藏美協主席韓書力:西藏當代藝術作品的留存面臨難題

中國全國政協委員、西藏自治區美協主席、西藏書畫院院長韓書力三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認為,藏文化的傳播仍然需要倚靠藏族同胞的作品,但目前西藏當代藝術作品的留存面臨難題。

記者在其駐地專訪韓書力時,他正在認真謄抄提案。“我提議中央政府每年撥出一定的專款,用於搶救、評選和購入西藏的現當代藝術品。”

西藏的歷史文物大部分保存得很好。但是現當代的藝術作品,從五十年代至今的不少畫作,“或者被入藏遊客低價買走,或者就自生自滅了”。他記得,有位藏族畫家一幅大尺寸的油畫作品,由於無地存放,被置之倉庫,後來毀於一場暴雪中。“西藏至今沒有省區級美術館,如果現在不收集一些精品,將來籌建美術館,我們用什麼內容來填充呢?”

在他看來,西藏現當代藝術最大的特點就是從“神本”到“人本”的轉變。

“傳統繪畫與宗教有關,不需要也不允許藝術家的個性表達,西藏民主改革五十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宗教、民族和文藝政策的落實,各族藝術家的創造能力才能釋放出來。”

年輕的藏族藝術家到內地或海外遊學、讀書、辦展覽,眼光不斷開闊,由此涌現出一批佼佼者,如巴西扎馬的《神女之峰》曾獲第二屆加拿大國際水墨大展金獎,還有阿旺扎巴、次仁多吉、德珍朗頓等八位平均年齡在三十八歲的青年藝術家,前年曾聯袂在新加坡舉行了《凈界·境界》的畫展,“從他們身上,體現了一種文化覺醒,既有東方氣派,又有西藏元素,二者和諧融洽”。

韓書力委員認為,藏文化的傳播仍然需要倚靠藏族同胞的作品,“只要是我主持的展覽,一定要讓藏族同胞出席,並且穿上自己民族的服裝。他們會很客觀、公道地説一些良心話,講自己成長的經歷”。“文學家拿作品説話,美術家更是拿直觀的作品説話,他們的作品本身就能夠説明西藏文化是毀滅了還是發展了。”

一個北京人,二十五歲進藏到現在,一待就是三十六年,白了少年頭。“這就是緣分吧。”自稱是“嫁給西藏文化的人”的韓書力淡然笑道。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