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雕塑拍賣顯山露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2-17 16:02:15 | 文章來源: 《上海金融報》潤球

      在國際上,雕塑收藏是一大門類,國外的雕塑拍賣市場也相當成熟。在歐美和東南亞一些地區,雕塑作品早已成為眾多實力藏家追捧的對象。

  根據對全球主要雕塑拍賣市場的統計,到2007年,雕塑作品的價格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在過去的15年裏漲了100%,眾多雕塑家的作品開始突破百萬美元大關,拍賣價2000萬美元以上的作品已屢見不鮮。全球最高的雕塑作品拍賣紀錄更是在數年內被屢次刷新,無論成交額還是成交量,國際雕塑市場都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2005年5月4日,由紐約佳士得舉行的“印象派和現代派藝術拍賣會”上,羅馬尼亞雕塑家康斯坦丁·布朗庫西的青銅雕塑作品《空中飛鳥》以2745萬美元成交,刷新了雕塑作品拍賣的世界最高紀錄。

  海內外反差大

  在海外拍賣市場上,中國雕塑品拍賣價格也不斷飆升。在2005年蘇富比秋拍會上,蔡志松的作品《故國·風1號》青銅版第9件以66萬港元的成交價,創下了當時內地雕塑家在國際拍賣市場上的最高紀錄。

  2006年10月,在香港蘇富比秋季拍賣會上,內地雕塑品創下該類作品在世界拍賣市場上的新紀錄。中國台灣著名雕塑家朱銘的銅雕《太極系列———單邊下勢》在香港蘇富比被一位美國私人收藏家以829.6萬港元拿下;在2007年香港佳士得春季拍賣會上,朱銘的《太極———大對招》兩件以1488萬港元拍出,創下中國當代雕塑作品的拍賣新紀錄。

  相比國際雕塑拍賣市場,國內的雕塑市場要冷清許多,因為人們大多把目光聚焦于書畫、瓷器、翡翠玉石、古典傢具以及其他價值連城的“寶貝”上,雕塑藝術品價格偏低。

  1995年,雕塑藝術品在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上首次亮相,這次嘗試獲得了較大成功,拍出了4件雕塑作品,成交價在幾萬元到20多萬元不等。

  之後有不少拍賣公司順勢推出雕塑專場拍賣會,但成交狀況不盡如人意。2008年底,中國嘉德秋拍推出“中國雕塑系列專場”,著名雕塑家葉毓山領銜亮相,47件雕塑作品勉強成交一半,並大多以估價成交,總成交額僅為359萬元,顯示藏家對雕塑作品仍屬試探性介入。

  市場行情漸熱

  不過,近年來被拍賣的雕塑品數量逐年增多,總成交金額、成交數量也越來越大,顯示市場對於雕塑作品的關注持續升溫。

  前幾年,羅丹的《思想者》在上海藝博會上以百萬美元成交,浦東某知名房産商以天價買入名家雕塑,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另外,某房産商以高價買下巨型雕塑《大拇指》,並建成了大拇指廣場,招徠眾多廣告效應。

  著名雕塑家阿曼的作品近年來也頻頻在上海大劇院、上海音樂廳等一些公共文化場所落戶,其價格也水漲船高,幾乎翻了一倍。

  上海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師向京就是一個例子。從1997年開始,這位雕塑家的作品在拍賣市場上不斷亮相,其價格也一路上升,2003年是2.2萬元,2004年是6.6萬元,2005年已經漲到了30.8萬元。

  甚至一些以前無人問津的作品都創下了不可思議的價格。如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係教授李象群創作的《接力者》,1998年第一次出現在拍賣市場上時估價僅為3-4萬元,但沒有人買下,然而2005年12月初,它卻在上海的一場拍賣會上以35.2萬元成交,高出估價5.2萬元。

  當代藝術家展望與隋建國共同創作的《五大書記像》,在1997年上拍時遭到流拍,但2005年11月卻拍出121萬元人民幣,創了當時中國大陸藝術家雕塑作品的最高拍賣紀錄。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