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視界交融——中國高等美術院校水彩作品國際巡展”·比利時站開幕

“視界交融——中國高等美術院校水彩作品國際巡展”·比利時站開幕

時間: 2025-05-16 | 片長:00:24:17 | 來源: 藝術中國

作為2025年度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之一,“視界交融——中國高等美術院校水彩作品國際巡展”首站于5月15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開幕,本次巡展是中國水彩第一次集中性地在世界舞臺上形成展示。

“視界交融——中國高等美術院校水彩作品國際巡展”·比利時站剪綵開幕儀式 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龔毅主任,布魯塞爾聖呂克藝術學院Simone Schuiten教授,中國駐比利時大使館高煒文化參贊,布魯塞爾首都大區議會Latifa Aït-Baala 議員,魯迅美術學院李寶荀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策展委員會委員、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楊衛教授,(從左至右)

比利時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

蒞臨展覽開幕的嘉賓:中國駐比利時大使館高煒文化參贊,布魯塞爾首都大區議會Latifa Aït-Baala 議員,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龔毅主任,布魯塞爾聖呂克藝術學院Simone Schuiten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策展委員會委員、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楊衛教授,魯迅美術學院李寶荀副教授,旅比華裔畫家阮麗明女士,旅比華裔畫家姚逸之、曹培安先生。

中國駐比利時大使館高煒文化參贊

展覽學術主持——楊衛: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秘書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策展委員會委員

“視界交融”國際巡展項目比利時站學術主持楊衛進行開幕致辭,指出展覽集中了中國水彩畫界的眾多代表人物,這些藝術家雖然身份不同,年齡也有差異,但對“新水彩”的價值認同,卻高度一致。所謂“新水彩”,就是把水彩畫從傳統的教學模式,即作為基礎訓練的造型意識中解放出來,將其轉換成一種創造性媒介,以表達藝術家的現代觀念與人文情懷。因此,這個展覽是從不同的觀念切入,藝術家們借用水彩這個媒介來表達自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布魯塞爾聖呂克藝術學院Simone Schuiten教授

魯迅美術學院副教授、展覽項目負責人李寶荀

“視界交融”國際巡展項目負責人李寶荀在開幕致辭中談到,“視界交融——中國高等美術院校水彩作品國際巡展”是在國家藝術基金的資助下,由魯迅美術學院具體負責實施及傳播推廣,“本項目旨在呈現新時代背景下中國水彩的創新與發展面貌,力求構建出既具有中國美學特色又兼具國際藝術視野的水彩畫巡展。”展覽展出來自中國30余所高等美術院校的具有中國民族審美的代表性水彩作品,展現當下中國水彩畫與水彩專業教育教學的實踐成果。這不僅是一場水彩藝術的盛宴,也是對中國水彩藝術發展歷程的回顧與反思,更是對中國水彩未來發展可能性的探討。

比利時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展覽開幕現場

有歐洲的首都之稱的布魯塞爾,作為比利時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歐洲聯盟的主要行政機構所在地、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總部駐地,以多元文化和國際藝術交流活動而聞名,地處歐洲重要的經濟文化戰略位置。同時,比利時有豐富的國際文化交流經驗和良好的國際形象,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開展的人文交流、旅遊推廣等活動展示了其藝術社群的活力和國際視野。2025年適逢中國與歐盟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22週年,“視界交融”巡展項目是提升展覽的國際地位、增強中國水彩在歐洲的文化輻射作用的新機遇,加強了教育、科技、文化、旅遊等領域對話合作,為中歐關係注入新活力。比利時巡展通過這一歐洲藝術的重要節點,構建了一個跨越亞洲、通往歐洲、走向世界的文化橋梁。

比利時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展覽開幕現場

魯迅美術學院是在美術教育領域極具影響的著名高等學府,也是我國最早將水彩畫藝術作為專業教育和研究的教學單位,佔據國內水彩畫專業的學術引領地位,學院秉承魯藝精神,致力於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並積極與國際接軌,開展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合作,以提升中國美術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展覽以“視界交融”文藝學概念為展覽理念,強調海外文化推廣活動中的作品與觀眾共同參與的“對話”功能,以中國水彩為對話媒介,促進中國文化與民族精神向海外觀眾敞開藝術視界,將中國水彩藝術與世界多元文化相融合,有效推動中國高等美術院校水彩專業在國際層面的互動與推廣,進而增強彼此之間深層次的人文互通和文明互鑒。

比利時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展覽開幕現場

本次展覽由“轉型與融合”、“挑戰與突破”和“重塑與自覺”三個主題單元組成,在老、中、青三代藝術家的有序傳承中,呈現中國水彩畫的百年發展的新面貌。展覽注重多元與深度的結合,精準匯聚國內水彩領域的代表性藝術家的精品佳作,充分發揮美術高校藝術創作與文化傳播的融合優勢,在國際交流的過程中繼續吸納提煉他國藝術文化的優秀結晶,不斷激發中國水彩的新形態,豐富其核心審美與時代前沿性。

比利時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展覽開幕現場

“視界交融”以“中國新水彩”作品為對話媒介,在不斷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架起溝通交流的橋梁,將中國水彩藝術與中華文化進一步融入國際文化舞臺,使文化交流的內涵不斷得到昇華。“中國新水彩”具有極強的中國審美特徵和民族精神內涵,在形體塑造、位置經營和筆墨技法上融入民族傳統文化、哲思和情感,注重筆法與氣韻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吸納了西方水彩的光影、色彩。創作技法上,受中國水墨繪畫影響甚大,講求意在筆先、氣韻生動,注重描繪對象的新奇感與作品情意沉思的表達。

比利時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展覽開幕現場

同時,“視界交融”在傳播交流、教育發展、人才儲備及傳承創新等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增補了中國水彩在創作與教學領域中研究性、學術性國際交流的空白,希望以此為契機培養出更多具有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國際藝術人才,特別是致力於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水彩藝術家,鼓勵他們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勇於創新,創作出更具時代特色和國際影響力的作品。在全球化的時代下展示出中國文化與藝術包容開放的態度。讓中國水彩藝術在世界藝術的舞臺上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比利時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展覽開幕現場

中國高等美術院校的水彩畫教育教學已經形成完整、全面的科學體系,教學成果突出,為中國提供了大量的水彩畫創作人才與新生力量。在藝術和教育的資源的共用下生成了有關“中國新水彩”的理論與創新實踐。專業藝術院校的匯聚,促進了海外藝術高校和藝術界與國內藝術高校進一步的交流,使水彩藝術教育資源進行深層次的整合,極大地促進了資源的高效利用、人才的多樣化培養、科研水準的提升和國際交流的拓展,為中國藝術教育和創作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國水彩在國內的發展已經達到獨立成熟、百花齊放的境況。本次展覽以魯迅美術學院為起點,比利時布魯塞爾作為此次巡展的首站,此後還將巡展至南韓光州和瑞典斯德哥爾摩進行展出,分三步實現中國水彩的海外交流傳播。

國家藝術基金:

經國務院批准,國家藝術基金(英文名稱為China National Arts Fund, 英文縮寫為CNAF)于2013年12月正式成立,旨在繁榮藝術創作,培養藝術人才,打造和推廣精品力作,推進藝術事業健康發展的公益性基金。國家藝術基金的資金,主要來自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同時依法接受國內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捐贈。國家藝術基金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尊重藝術規律,鼓勵探索與創新,倡導誠信與包容,堅持“面向社會、公開透明、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的工作原則。

展覽資訊:

展覽海報

視界交融——中國高等美術院校水彩作品國際巡展

指導單位: 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

主辦單位: 魯迅美術學院

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

學術支援單位: 遼寧省美術家協會

展覽時間: 2025年5月15日--6月15日

展覽地點: 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



http://mp42.china.com.cn/video_tide/2025/5/16/20255161747382078301_335.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