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逸飛:陳逸飛回顧展”開幕現場 ©浦東美術館,2025
文_周敏
2025年4月26日,“時代逸飛:陳逸飛回顧展”在上海浦東美術館開幕。作為陳逸飛(1946-2005)迄今為止規模最大、涵蓋內容最完整的個人回顧展,“時代逸飛”以陳逸飛誕辰80週年紀念為契機,分四個展覽單元呈現:“成長歲月”、“心靈之橋”、“海上風華”和“大視覺時代”,共匯集了逾150件展品,囊括繪畫、雕塑、影像、出版物、手稿等多種媒介,全方位地呈現了陳逸飛創作生涯每個階段的整體樣貌和思想轉變,展示了他在“大美術,大視覺”理念下所進行的多元藝術實踐。展覽將持續至10月12日。
《黃河頌》陳逸飛 1972年 布面油彩 泰康保險集團惠允
一、“成長歲月”
《開路先鋒》《黃河頌》《佔領總統府》《踱步》等早期經典作品首先拉開大時代的背景序幕。陳逸飛15歲時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預科,接受嚴格的蘇式寫實主義訓練,24歲被任命為上海油畫雕塑院油畫組的負責人。70年代,他以紮實的造型能力塑造了時代洪流中的英雄形象,也因此奠定了他在中國美術史中的歷史地位。
《佔領總統府》陳逸飛魏景山 1977年(複製品,由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提供)布面油彩
1976年,陳逸飛與魏景山合作創作《佔領總統府》,紀念碑式的構圖定格下解放軍戰士登上南京總統府升起紅旗的歷史性時刻。在本次展覽中,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特別提供了《佔領總統府》復刻作品。這也是《佔領總統府》史上首次以這種特殊的形式外借展出,作為展覽中唯一一件復刻品。
《踱步》陳逸飛 1979年布面油彩私人收藏,龍美術館提供
1979年,陳逸飛創作了《踱步》。作者以自畫像的形式進入畫面,青年的形象以放大的背影佔據畫面的右側,巨大的畫幅幾乎與真人等大。前景處,是以文獻草圖的形式勾畫出的中國近代的歷史圖像。陳逸飛以兩種不同的繪畫語言,以及兩種圖層的方式對襯出歷史與當下,體現改革開放後主體意識覺醒的新青年所作出的歷史反思與思想解放。
“時代逸飛:陳逸飛回顧展”開幕現場 ©浦東美術館,2025
二、“心靈之橋”
陳逸飛出生於寧波,幼時隨父母移居上海。1980年,陳逸飛赴美留學,進入紐約亨特學院攻讀藝術碩士學位。期間,他通過給博物館修復古典繪畫以勤工儉學,在修復畢加索、凡·代克、薩金特等作品的過程中進一步加強了他對不同繪畫技法的研究。80年代,陳逸飛以“水鄉”系列和“音樂家”系列獲得西方藝術界的認可。
《周莊》陳逸飛 1988年 布面油彩 私人收藏
出生時的江南故鄉、留美期間遊歷的威尼斯水鄉,在展廳內逐次排開,將觀眾的視野從早期階段的宏大歷史敘事中牽引到舊時記憶裏的自然風景。朦朧光影下的石子路、石板橋上撐著雨傘的行人、河邊靜立的房屋......在陳逸飛的筆下罩染出柔和的詩意。1983年,他以水鄉為主題的系列作品在美國哈默畫廊(Hammer Galleries)個展《故鄉的回憶》中大獲成功,成為首位在西方藝術市場引發關注與收藏熱潮的中國當代畫家。
《長笛手》陳逸飛 1987年 布面油彩 私人收藏,龍美術館提供
同期創作的“音樂家”系列作品續接“水鄉”系列在展覽中呈現。陳逸飛融合西方古典繪畫的柔美、照相寫實主義的精湛技巧,將音樂家的專注與柔情凝固于畫面。他抹去背景的細節,大面積的深色背景凸顯主體人物的細膩描畫。也突顯出他從攝影中獲得的啟發,創新對邊緣線和面部輪廓的處理方式。
“時代逸飛:陳逸飛回顧展”展覽現場 ©浦東美術館攝影:Alessandro Wang
三、“海上風華”
90年代,從紐約返申的陳逸飛曾屢屢在拍賣場上創造出屬於“中國油畫”的時代。《繁花》裏,陳逸飛的《仕女與鳥籠》《聚焦》和《玉堂春暖》,在王家衛的鏡頭下,影映繁華下的洋場盛景。關於女子的美的呈現,王家衛的鏡頭用身姿的搖曳、眼神的顧盼、光影的深淺表達。陳逸飛借古詩詞裏的主題意象,“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落得《潯陽遺韻》裏氤氳交錯的感傷與柔情,女子束起的發髻、遮面的琵琶、手執的圓扇,兼備舊時的雅致與現時的摩登。王家衛和陳逸飛,一個用電影,一個用繪畫,追逐自我想像中的海上舊夢。
“時代逸飛:陳逸飛回顧展”展覽現場 ©浦東美術館攝影:Alessandro Wang
《潯陽遺韻》陳逸飛 1991年 布面油彩 私人收藏
陳逸飛根據白居易的《琵琶行》創作的油畫《潯陽遺韻》于1991年在香港佳士得拍賣以137萬港元打破中國油畫過百萬的紀錄,這也是中國當代油畫首次進入國際拍賣市場。
《夜宴》陳逸飛 1991年 布面油彩 私人收藏
創作于1991年的音樂主題人物群像《夜宴》,在畫面構思上巧借南唐畫家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中國古典詩詞、繪畫的意蘊和留白與西方油畫的寫實,在陳逸飛的筆下融匯,也因此他得以創作出獨具東方情韻的“仕女”。
《玉堂春暖》陳逸飛 1993年布面油彩私人收藏,龍美術館提供
創作于1993年的《玉堂春暖》,是陳逸飛以民國時期老上海為背景繪製的兼具敘事性、空間表現、群像人物的細節描繪的力作。其場景構建的能力與同時期的電影實踐相互關聯。《玉堂春暖》在2017年中國嘉德拍賣以1.495億人民幣的價格成為陳逸飛的最高成交紀錄。
“時代逸飛:陳逸飛回顧展”展覽現場 ©浦東美術館攝影:Alessandro Wang
90年代,陳逸飛多次遠赴西藏采風,並創作出一系列“西藏風情”作品。他刻意摒棄此前“仕女”題材中平滑細膩的筆觸,以樸拙、粗糙的質感描繪粗獷、富含原始生命力的藏族人民。此一系列題材中的代表作《山地風》也在此次展覽中呈現。在人物動作的選取、場景的構造和視角的表現上都極具戲劇化的場景調度,充滿動感和情緒上的張力。《山地風》也標誌著陳逸飛從“海上舊夢”的詩意柔情轉向“精神原鄉”的風格拓展。
四、“大視覺時代”
從寧波到上海,從上海到紐約,再從紐約返申,陳逸飛的中國油畫在拍賣場裏驚落一個又一個數字,他也把繪畫裏的美學延伸到電影、時尚、傳媒、設計及公共藝術等領域。
“時代逸飛:陳逸飛回顧展”展覽現場 ©浦東美術館攝影:Alessandro Wang
陳逸飛提出“大視覺文化觀”,他認為美學不只限于平面繪畫,“作為一個藝術家,應該從現代生活理念出發,運用自己在造型藝術中得到的對美的積累,就像基因裂變一樣,在各種載體中加以發展壯大。將經濟的運作賦予更多、更新、更快的藝術倡導,把藝術與經濟相結合,使美學與生活相融。”
“時代逸飛:陳逸飛回顧展”展覽現場 ©浦東美術館攝影:Alessandro Wang
1993年,陳逸飛創立商業公司籌拍電影《海上舊夢》,並相繼執導拍攝了《人約黃昏》《逃往上海》《理髮師》等四部電影,其中《人約黃昏》還曾入圍1995年第四十八屆戛納電影節特別推薦單元。他創立的“Layefe”品牌首次將“時裝”的概念帶進中國;他創辦的《青年視覺Vision》雜誌開啟了中國視覺文化的新紀元,培養出一批青年創意人才;他為上海城市更新和浦東的開發開放參與創作了大量有鮮明時代性的環境藝術作品,以及城市公共藝術雕塑和裝置。從泰康路藝術街區的規劃,到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前期策劃,他以超前的視野推動了“視覺藝術”的社會化進程。
“時代逸飛:陳逸飛回顧展”展覽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