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現代主義大師“重塑景觀”:西岸美術館開啟與蓬皮杜中心新一輪合作

現代主義大師“重塑景觀”:西岸美術館開啟與蓬皮杜中心新一輪合作

時間: 2025-04-21 16:54:30 | 來源: 藝術中國

展覽海報

近日,上海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步入新一輪五年展陳合作。新一輪合作將以大展“重塑景觀”為開端,揭開新一輪鴻篇巨制——常設展三部曲“風景”“現實”“書寫”的序幕。首個常設展“重塑景觀”將於4月29日向公眾開放。

安德烈·德蘭,《兩艘駁船》,1906年,蓬皮杜中心

“風景”作為藝術史上的母題,是人類認知世界、表達情感和精神寄託的重要媒介,也見證了人類文明與自然關係的深刻變遷。自印象派時期過後,20世紀和21世紀的風景描繪經歷了深刻的變革,常設展“重塑景觀”力圖以全新的視角重訪這一主題,試圖充實該階段風景畫的研究。展覽由蓬皮杜中心的明星策展人、法國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現代藝術館藏部主任和首席策展人克裏斯蒂安·布萊昂(Christian Briend)擔綱策展。

利奧波德·蘇瓦齊,《濱海自由城》,1915年,蓬皮杜中心

“重塑景觀”將以全新的現代主義視角,重新審視自1906年至今的一百多年裏,藝術演變軌跡和先鋒探索,邀請觀眾走過野獸派、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抽象主義等一眾重要藝術流派,在深入現當代藝術史上的耀眼經典與先鋒之作的同時,連接人與自然的關係、城市化進程與生態可持續等全球熱點議題,回溯歷史與透視當下在此並置,開啟一段鮮見的“風景”之旅。

展覽將以藝術家彼得·多伊格(Peter Doig)的傑作《100年前》開篇,匯集了藝術史上星光熠熠的經典與先鋒之作,其中不乏立體主義創始人之一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野獸派締造者之一安德烈·德蘭(André Derain)、超現實主義核心成員安德烈·馬松(André Masson)、抽象主義先驅羅伯特·德勞內(Robert Delaunay)、正逢誕辰100週年的抽象表現主義代表喬安·米切爾(Joan Mitchell)、大地藝術先驅克裏斯托(Christo)、觀念藝術先鋒伊利亞·卡巴科夫(Ilya Kabakov)、抽象繪畫大師趙無極等人的代表性巨作。多件蓬皮杜中心最新購藏的作品亦首次在展覽中亮相。

讓·杜布菲,《幸福的鄉間》,1944年8月,蓬皮杜中心

“重塑景觀”匯集近70件蓬皮杜中心館藏真跡,在敘述線索和作品經典性的基礎上,以“風景”連接時代語境,通過七大章節,探討了在自然環境或者城市環境中人類社會的演變,其中包括:探討立體主義與透視體系重塑的“構建空間”、聚焦色彩探索的“眩目的凝視”、深入夢境與潛意識風景的“超現實視野”、以抽象語言詮釋的“抽象風景”、呈現鳥瞰多維視角的“俯瞰之景”、探索工業化與都市發展的“城市景觀”、擴展世界認知界面的“全景”等,共同構繪了一場宏大的“風景”之旅,亦讓展覽更具現實的穿透力。

“風景”不但為藝術語言與觀念思想的實驗提供了廣闊天地,也映射著人類對於自然、城市與自身存在的深刻思考。當氣候變化、城市化進程、生態可持續性成為全球熱點話題時,“重塑景觀”亦為觀眾打開一扇充滿靈性的窗口:在穿越百年藝術長河中,重新思考自然與人類文明的共生關係。

夏爾·拉皮克,《麗多島上的黃昏》,1954年,蓬皮杜中心

常設展“重塑景觀”拉開帷幕之際,西岸美術館還將同期推出首個自主策劃的特展單元“建造上海:1949年以來的城市、建築與文化”。展覽與同濟大學共同策劃,聚焦1949年至2024年間上海建築與城市空間的演變歷程,揭示了區域性創造與全球文化變遷之間的複雜聯繫。(圖片提供:西岸美術館

更多展覽作品:

喬治·布拉克,《埃斯塔克的風景》,1906年—1907年,蓬皮杜中心

約瑟夫·西瑪,《雙重風景,雷電風暴》,1928年,蓬皮杜中心

拉霍斯·提亞尼,《格拉西耶路》,1925年,蓬皮杜中心

比亞翠茲·米拉塞斯,《淡紫色和藍色的原始森林》,2016年,蓬皮杜中心

崔潔,《北京國際飯店》,2017年,蓬皮杜中心

謝素梅,《回聲》,2003年,蓬皮杜中心

弗朗索瓦·莫雷萊、川俁正,《碼頭和海洋》,2014年,蓬皮杜中心

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

常設展“重塑景觀”

策展:克裏斯蒂安·布萊昂(Christian Briend)

展期:2025年4月29日—2026年10月18日

時間:11:00 – 18:00

地點:西岸美術館展廳1&2

現代主義大師“重塑景觀”:西岸美術館開啟與蓬皮杜中心新一輪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