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劇院經典劇目《鎖麟囊》在北京大學百週年紀念講堂精彩上演
3月29日,作為“講堂25週年系列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由著名京劇程派表演藝術家遲小秋領銜主演的北京京劇院經典劇目《鎖麟囊》在北京大學百週年紀念講堂精彩上演。
演出現場
京劇《鎖麟囊》是程派藝術集大成之作,通過劇中女主人公薛湘靈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貫穿其中,彰顯出中華文化真善美的人間大愛,以“小故事”演繹“大情懷”,集思想性、文學性、藝術性為一體。
演出現場
由著名程派表演藝術家遲小秋領銜主演的《鎖麟囊》,以其爐火純青的藝術造詣、揮灑自如的藝術功底、卓越精深的藝術境界,高度詮釋出程派藝術的獨特魅力。其嗓音純正,扮相大方,演唱中十分注重聲、腔、意、氣的運用,宗法程派藝術嫺熟,在演唱上既有程派濃重的寓剛于柔、幽咽委婉的特點,又有雅麗清馨、圓熟優美的藝術個性。一直以來深受全國各地廣大戲迷觀眾的喜愛與癡迷,久演不衰,至今已演出逾千場。
演出後,北京大學學生社團京昆社成員與著名程派表演藝術家遲小秋合影
演出當天,北京大學百週年紀念講堂座無虛席。北京大學學生社團京昆社社長張亞維在現場採訪時表示:“京劇的傳承不僅是臺上演員隊伍的傳承,台下的觀眾群體也需要傳承。通過戲曲文化進校園的形式,可以培養更多京劇愛好者,讓傳統藝術發揚光大。”
演出海報
戲曲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守護和傳承著民族之根、中華之魂。據北京大學百週年紀念講堂藝術活動辦公室主任陸瑩介紹,北京大學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的排頭兵,有著悠久的戲曲教育傳統,而新世紀以來,百週年紀念講堂作為校園文化藝術中心,成為傳播戲曲藝術、普及戲曲文化的重要陣地。“二十五年來,講堂將中國優秀傳統戲曲的展演、普及工作作為著力點,用心打造品牌演出展演,組織講座、研討等藝術活動,在美育方面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百週年紀念講堂興建於北大百年校慶之際。作為國內第一家高校標準化劇場,講堂始終以打造“高雅藝術殿堂、素質教育課堂”品牌為使命,積極與國內外藝術院團合作,在美育與藝術普及方面進行了長期而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實踐。
2006年3月10日,北方崑曲劇院“經典劇目進北大”系列演出之一《單刀會·望水》 主演:侯少奎(資料圖片)
2006年,百週年紀念講堂與北方崑曲劇院開辦“經典劇目進北大”系列演出,通過開展演出、導賞、交流互動等方式深化聯動,打造崑曲藝術整體展示平臺,弘揚傳播崑曲藝術,引領古老崑曲在燕園綻放,至今已演出百餘場,覆蓋人數超過5萬人次。北昆風格的整本劇目《牡丹亭》《西廂記》《長生殿》、摺子戲《寶劍記·夜奔》《單刀會·望水》《孽海記·思凡》《西遊記·胖姑學舌》等悉數上演。師生觀眾領略過侯少奎等老一輩崑曲藝術家爐火純青的演出,欣賞過楊鳳一、王振義、史紅梅、魏春榮、劉巍、邵崢等北昆中堅力量的表演,也見證過周好璐、邵天帥、張媛媛、馬靖、朱冰貞、于雪嬌等後起之秀以及潘曉佳、吳思、劉亞琳、王奕錸等崑曲新蕊的成長。
2024年9月,青春版《牡丹亭》二十週年慶演北大系列活動(資料圖片)
2024年9月,青春版《牡丹亭》重返北大校園,進行“二十週年慶演北大系列活動”,不僅重溫了一代人的青春記憶,更是培養了新一代因為“美”而選擇走入劇場的戲曲觀眾。
2023年4月14日,越秀東方——上海越劇院經典劇目北大專場《紅樓夢》(資料圖片)
講堂始終注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創造條件、開拓思路,有計劃、成系統地對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藝術作品進行引進與推介。2023和2024年連續兩年,“越秀東方——上海越劇院經典劇目北大專場”在講堂精彩呈現,演齣劇目既有傳統經典《紅樓夢》《西廂記》《梁山伯與祝英臺》,又有改編自同名小説的《家》,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多樣和持續的創新活力。演出以飽滿的人物形象與細膩的情感打動了觀演師生。
2024年4月,春風上巳天——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北大演出季 一戲兩看《桃花扇》(資料圖片)
同時,講堂與江蘇省演藝集團、張家港市錫劇藝術中心展開闔作,策劃“春風上巳天——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北大演出季”“姑蘇錫韻——北京大學錫劇文化藝術周”,推出昆劇精華版《牡丹亭》、“一戲兩看”《桃花扇》、《世説新語》和錫劇《一盅緣》《三三》《雪宧繡譜》等專場演出、藝術課堂相關活動,讓婉轉優美的江南戲曲藝術在北大青年中廣結知音。
2025年正值講堂運作25週年,它將繼續自己的使命,在校地合作、校團合作、交流互鑒的基礎上,推出更多戲曲藝術活動,以滿足在校師生日益精細化、豐富化、深層次的文化需求,推進學校美育高品質發展,讓學生在感受中華文化魅力的同時增強文化自信,引導學生更加自覺地樹立審美觀念、提升藝術品位,不斷增強在校師生的文化自信,為努力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推進“雙一流”建設提供精神動力、打牢文化根基。(圖片由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