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香港西九藝術節:在轉動輪軸間,重構城市的藝術呼吸

香港西九藝術節:在轉動輪軸間,重構城市的藝術呼吸

時間: 2025-03-31 10:48:57 | 來源: 藝術中國

3月21日,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呈獻的第二屆"西九家FUN藝術節"正式拉開帷幕。本屆藝術節為市民帶來近百場精彩的文化藝術活動,其中超過50場為免費節目,將持續至4月21日。

西九家FUN藝術節2025,圖片由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提供

亮點節目《輪居》全球首演

本次藝術節的重頭戲是由美國藝術家Alex Schweder和Ward Shelley共同創作的表演建築《輪居》(Pollinator)。這件由香港西九文化區委約的全新作品,自3月21日至4月21日在藝術公園海濱東草坪免費展出。作為全球首演的表演建築作品,《輪居》通過獨特的巨輪連接結構,邀請18位本地藝術家分組進駐"小舍",以音樂、舞蹈、雜技、木偶劇等多種藝術形式,探索環境與身份認同的關係。

Alex Schweder及Ward Shelley《輪居》,圖片由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提供

作品《輪居》表達了創作者對於“建築作為與居住者持續對話的動態系統”的理念,探討“高密度城市的居住政治”。由若干個"小舍"構成臨時社區,既是私密居所,又是公共舞臺。當藝術家們在其中起居、創作時,裝置隨著他們的移動不斷重組空間關係——這種動態結構令人聯想到香港的劏房文化,卻又通過藝術轉化,將逼仄感昇華為對"共用空間"的哲學探討。參與者必須通過協商決定輪子的轉向,恰如都市生活中永不停歇的空間博弈。作品在展出期間邀請觀眾窺見居住空間如何塑造人類行為與社會關係。這件作品既是對香港居住困境的詩意回應,亦構成一場精妙的社會學觀察。  

Alex Schweder及Ward Shelley《輪居》,圖片由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提供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Beyond Vision International還為視障人士準備了觸感導賞手冊,通過凹凸的輪軸剖面圖與不同材質的樣本,視障觀眾得以理解裝置的空間邏輯。這種包容性設計讓《輪居》超越視覺藝術範疇,實踐了"空間正義"的理念——正如作品本身所暗示:真正的居住自由,始於對多元身體經驗的承認。 

《輪居》共同策劃者Alex Schweder和Ward Shelley于第二屆"西九家FUN藝術節"開幕發佈及《輪居》全球首展傳媒預覽,圖片由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提供

《輪居》邀請18位本地藝術家進駐——我們看到粵劇演員在水袖翻飛間與輪子角力,獨立音樂人用電子音效回應機械轉動的韻律——這些表演消解了"建築"與"身體"的界限,更將香港特有的空間敏感度注入作品。當一位舞者利用輪子離心力完成旋轉時,裝置已不僅是容器,而成為共舞的表演者。

Alex Schweder及Ward Shelley《輪居》,圖片由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提供

在房價高企的香港,《輪居》以遊戲化的方式解構了居住的沉重命題。當觀眾觀看輪子參與即興互動時,他們不僅見證了藝術,更在無意間成為這場社會實驗的參與者——或許這正是表演建築的力量:它讓我們在轉動的輪軸間,看見自己與空間永恒的協商關係。 

多元活動打造藝術盛宴

本屆藝術節首次增設"西九家FUN藝術節市集",自3月21日起連續六個週末在藝術公園舉行,為觀眾提供特色美食與藝術體驗的完美結合。

西九家藝術節市集,圖片由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提供

戲曲中心於3月29日及30日推出茶館家庭專場和粵劇身段工作坊,讓市民親身體驗傳統戲曲魅力。其中,由年輕粵劇演員帶領的免費“水袖”和”馬鞭”粵劇身段工作坊旨在介紹粵劇基礎身段動作,參加者可穿水袖學習做手及執馬鞭模擬騎馬情境等,親身體驗粵劇傳統。

西九家藝術節2025:粵劇身段工作坊,圖片由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提供

藝術公園將在4月19至20日上演由香港舞蹈藝術家梁儉豐編創的《水的回聲》,以沉浸式劇場形式呈現香港仔水上人的生活記憶。作品的靈感來自於香港仔水上人的口述歷史和真實的故事,希望從水上人文化中提取靈感,以舞蹈、現場音樂、聲音裝置以及文字交織的沉浸式互動劇場,帶觀眾造訪快被遺忘的海上人生活及回憶。Arts Impact創研計劃由香港西九表演藝術處於2019年起推出,支援青年藝術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研究生及藝術行政人員實踐原創意念,希望通過表演藝術為社會帶來正面改變。

西九家藝術節2025:水的回聲,圖片由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提供

此外,多個本地藝術團體將在藝術公園帶來超過20場舞蹈、無伴奏互動合唱、雜技等快閃演出。不加鎖舞踴館聯同英國舞蹈劇團 Casson & Friends製作充滿歡樂的互動演出 《ARCADE》,透過舞蹈帶動不同年齡的觀眾一同體驗童心的樂趣。舞團Step Out Studios與專業樂手攜手帶來結合踢跶舞與爵士樂的精彩演出。Halen Woo將以非洲鼓和非洲豎琴演奏並講述故事。Travis Hung將示範傳統原住民樂器,包括口簧琴及迪吉裏杜管。“馬戲盒子”匯聚多元風格的表演者,獨創雜技花式,呈獻特別的“港式馬戲”。

國際頂尖團隊助陣

除了本地團體的精彩展演,藝術節還邀請到國際知名藝術團體參與。

西九家FUN藝術節2025:CORPUS《抱泡》(圖為 2021年加拿大多倫多演出),圖片由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提供

國際知名加拿大劇團CORPUS將於藝術公園海濱西草坪上演獲獎無數的啞劇表演《抱泡》(La bulle)(4月11至13日、18至21日)。藝術總監David Danzon將化身孤獨的夢想家皮皮,一人置身於大型透明泡泡裝置,透過啞劇、舞蹈、文字和繪畫的配合,徜徉于夢的世界,探討人際之間的連結、獨處和想像的力量之中的微妙關係。

西九家FUN藝術節2025:Circa雜技團《動物嘉年華》,圖片由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提供

除此之外,澳洲國際知名雜技團Circa呈獻的《動物嘉年華》(Carnival of the Animals)將於戲曲中心大劇院上演(4月18至21日),是團隊相隔近10年後再度來港演出。曾到六大洲、超過45個國家巡迴展示他們突破界限的作品,Lifschitz最近更獲頒世界上最負盛名的表演藝術獎項之一——國際表演藝術協會“傑出藝術家獎”。《動物嘉年華》以法國作曲家聖桑(CamilleSaint-Saëns)的經典組曲《動物嘉年華》為靈感,結合新編音樂、多媒體大型投影等繽紛元素,重新演繹這首膾炙人口的作品。

西九家FUN藝術節2025:西九文化區 x Fevered Sleep《時間鼓守》,圖片由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提供

與此同時,英國獨立藝團Fevered Sleep與香港西九文化區共同製作的沉浸式劇場體驗《時間鼓守》,將於自由空間大盒舉行全球首演(4月18至21日、25至27日)。作品靈感來自多個本地家庭、不同背景的兒童與成年人的故事,邀請一群年齡介於8至11歲、從未接受專業演出訓練的本地小朋友參與創作,以童真視角探索時間的意義。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示,本屆藝術節旨在通過多元藝術形式,為不同年齡層的觀眾創造難忘的藝術體驗,同時推動本地藝術生態發展。

當《輪居》的金屬輪軸在海濱草坪上緩緩轉動,18位藝術家在移動的"小舍"中即興創作;當茶館新星劇團的水袖翻飛間,孩童們執起馬鞭體驗粵劇魅力;當《水的回聲》以舞蹈重現水上人家的生活記憶——這場持續一個月的藝術狂歡,正在西九文化區書寫著香港文化生態的新篇章。藝術節以包容性與創造力證明:真正的文化盛宴從不是曲高和寡的表演,而是讓視障者通過觸感認識建築,讓市民在街頭轉角邂逅雜技,讓國際頂尖劇團與本土藝術家同臺對話的全民嘉年華。那些在輪軸間萌發的靈感,在茶攤前碰撞的創意,在互動中重新定義的藝術邊界,恰如這座城市的縮影——在傳統與前衛、本土與國際的碰撞融合中,持續迸發著令人驚艷的文化能量。本屆藝術節終將暫告段落,但它喚醒的,是這座城市對多元共融更深層的理解與渴望,更是藝術真正成為市民生活日常的美好可能。

香港西九藝術節:在轉動輪軸間,重構城市的藝術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