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生態詩篇:藝術中的樹木生命

生態詩篇:藝術中的樹木生命

時間: 2025-03-15 11:51:54 | 來源: 藝術中國

3月12日是植樹節,這一節日提醒人們關注生態保護,並強調樹木在人類文明和自然環境中的重要性。在藝術創作中,樹木不僅象徵生命與時間,還承載著文化記憶與生態意義。

許多當代藝術家以繪畫、版畫、數字藝術等各種藝術媒介方式來表現人類與樹木交織關係的深厚知識中分享故事。例如,艾瑪•哈沃思(Emma Haworth)細膩描繪都市四季的樹木景致;克雷西達•坎貝爾(Cressida Campbell)以版畫展現澳洲植被的風土特色;莎倫•菲爾德(Sharon Field)通過“每日繪畫”記錄植物生命以呼應氣候變化;蒂姆•諾爾斯(timknowles)以裝置留存了各種樹木在微風中搖曳時的不同畫痕;凱蒂•霍爾頓(Katie Holten)則用樹木字母書籍探索人與自然溝通的方式。亞歷克斯•勒吉盧(Alex Le Guillou)運用數字技術呈現塔斯馬尼亞古樹的生態軌跡;這些藝術實踐彰顯了樹木在藝術中的獨特價值,傳遞出自然之美,更承載著文化記憶,並引發人們對生態環境的思考。

如勃魯蓋爾一樣描繪都市四季樹林

艾瑪•哈沃思(Emma Haworth)的創作建立在對現代都市生活的起起落落的細緻觀察之上:在街道、公園、倫敦、紐約、巴黎或其他大城市中心的廣場。哈沃思既提煉出生動活潑的個別細節——冬天樹枝上挂著的塑膠袋、海德公園日光浴者的纖細公文包——也提煉出對整個全景的重要感覺——穿過倫敦梧桐樹或從紐約摩天大樓反射的光線品質、人群中的運動感、銀行假日的愉悅感。哈沃思對四季樹木的感受和刻畫細緻入微,春日吒紫嫣紅,夏日遮天綠蔭,秋日層林盡染,冬日冷枝立雪的一幅幅景觀在她的筆下栩栩如生。《星期日泰晤士報》的弗蘭克•惠特福德將她的作品比作中世紀晚期、文藝復興早期的作品,特別是勃魯蓋爾的《雪中獵人》。

展現澳洲植物的風土特色

克雷西達•坎貝爾 (Cressida Campbell) 是澳大利亞最傑出的當代繪畫和版畫藝術家之一。40 多年來,這位居住在雪梨的藝術家將周圍日常環境的所見轉化彩繪木版畫。坎貝爾她很欣賞和研究日本浮世繪木版畫家,她從浮世繪藝術家那裏獲得了非凡的構圖感,尤其是在她的許多“透過窗戶看”的作品中。她喜歡用用細毛筆作畫在不同的木版畫表現每種顏色,這些因素使得她的畫面具有鮮明的空間層次感,坎貝爾筆下描繪的樹木和灌木姿態優雅舒展,不同枝幹樹葉形態各異,在柔韌和堅硬中各自充溢著充滿生命的張力,她以赭色、土黃色等大地色和橄欖綠、灰綠、灰色等色系細膩的呈現出澳洲植物特有的乾燥感和靜默感。

連續 3000 天,每天畫一株植物

2022年,植物藝術家莎倫•菲爾德(Sharon Field)知曉了一則消息:到2030年人類如果不能將地球的氣溫升幅控制在 1.5 攝氏度以下,大量野生動物將面臨滅絕的風險。莎倫意識到此時距離2030年只有3000天,留給自己改變世界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她給自己設定了一個使命,即在2030年之前每天畫一株植物、動物或物體,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影響。莎倫利用八米長的卷軸作為媒介,她説自己的作品有點像氣候變化的時間表。她的筆具有“檔案墨水”的永久性,這意味著它可以永遠被時間書寫。莎倫的繪畫從一小時到數小時不等,她沒有為卷軸上每幅畫的大小或位置制定計劃。“我無法提前思考,”她説。“如果你思考大自然,大自然非常聰明,只需將事物組合在一起,一切就都成功了。”

由樹木構成的字母表

凱蒂•霍爾頓(Katie Holten)是一位愛爾蘭藝術家。霍爾頓在愛爾蘭中部的朗福德長大,一直對動物和植物有一種親切感,在搬到紐約後,她被街道上的樹木所吸引,開始畫它們。十年後,霍爾頓意識到這些圖畫可以用來代替字母表中的字母,於是製作了第一個樹形字母表。以簡化的樹木造型為字母的特殊方式,每個字母都對應一種不同類型的高聳的樹木,例如從 A 到 Z,每個字母可以匹配一棵有相同字母的樹:A 代表蘋果,B 代表山毛櫸,C 代表雪松。”從2015年開始,霍爾頓先後以樹字母表的方式出版了《關於樹木》《樹的語言》等書籍,她認為:“樹木教會了我們關於生活的一切。如果我們放慢腳步,進入我所説的“樹木時間”,我們就能了解在這個星球上生活的意義。”

以風驅動樹來作畫

英國藝術家蒂姆•諾爾斯(timknowles)的作品很特別,他充分利用樹和風的自然的力量,將偶然性引入藝術創作中。諾爾斯的作品大部分位於英格蘭湖區的博羅代爾和巴特米爾地區。他將素描筆固定在樹枝上,然後以某種方式放置紙張,以記錄樹木的自然運動以及靜止時刻。如同簽名一樣,每幅畫都揭示了各種樹木在微風中搖曳時的不同品質和特徵:橡樹的輕鬆流暢的線條;落葉松的細膩、試探性的觸感;山楂的僵硬、略帶神經質的劃痕。作品生成過程是作品的關鍵,每幅樹畫都附有照片或視頻,記錄其創作的地點和方式。

以數字技術展示塔斯馬尼亞島巨樹的全息生命運動

法國導演兼視覺藝術家亞歷克斯•勒吉盧(Alex Le Guillou)的最新力作《巨人-點雲動畫》以數字藝術解構自然生態。該作品通過地面與無人機雙重視角採集的鐳射雷達數據,對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原始森林中的參天古樹進行三維建模,以實時創作工具Notch與Unreal Engine構建動態視覺系統,多維詮釋巨樹生態的生長軌跡、資訊傳遞、生態互聯、共生保護與水迴圈系統。這些片段被插入紀錄片中的真實片段中,展示出森林生態的全新認知維度。

以寫生繪畫紀念曼哈頓古老的樹木

“華盛頓廣場公園樹木奇觀”是一項生態藝術計劃,該計劃旨在通過一項頌揚該地區生態的研究來展現大自然的奇跡。該地區位於華盛頓廣場公園的西北角,一棵英國榆樹已經生長了 300 多年。這棵樹是當地視覺藝術家克裏斯汀•瓊斯和城市林務員喬治亞•西爾維拉•西曼斯發起的一項倡議的主題。過去三年來,兩人合作在春季和秋季的每個星期日在英國榆樹的底部舉辦公共繪畫活動。自開始以來,成千上萬的公園遊客或路人都停下來仰望這棵樹,驚嘆不已,並在樹下對榆樹進行寫生畫畫。公共繪畫課每節課都由一位藝術家主持,藝術家與參與者分享繪畫技巧來激發他們的繪畫靈感。這些課程已經變得很受歡迎,正如有關資料顯示:“平均有 200 多人停下來觀察這棵樹,超過 50 人停下來畫畫。”

(本文參考了inhabitat.com stashmedia.tvharonfieldartist.com.auemmahaworth.co.uk等網站資訊)



生態詩篇:藝術中的樹木生命